葛朗台伯爵阁下 作者:司泽院蓝
第18节
“没错儿。”米隆先生点头。“其他的还有一千来桶,都可以让您运回巴黎去——我能肯定,军队的那些小子们绝没有喝过这么高质量的特供酒!”
也就是他没必要买足一万五千桶了……夏尔思考着点头,注意力又转回了那两百桶酒上。那些酒不该拿来卖,更该拿来送人呢……
第57章
想是这么想,但新酒还是陈酿过后更醉人。所以夏尔的意思就是,把这些酒好生照顾着,等到他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再拿。
米隆先生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把他们花了大力气才得到的葡萄酒当最普通的餐酒用,简直是暴殄天物;自己尝尝口味就算了,最正确的处理姿势当然是继续在酒窖里呆着,散发出更愉悦、更独特的单宁香味,才能折服更多的人。
至于剩下的酒,两人也商量好了。
和夏尔之前考虑的一样,波尔多地区的酒普遍比其他地区质量更好一些,供给只需要普通新酒的军队就显得有些浪费。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酒总是要卖掉的,卖自家出场的酒还省掉了一笔本该给葡萄园主赚取的钱。而且新酒价格差距并不太大,陈酿好几年后的酒价格差距才大。
另外,今年新种的嫁接葡萄产量不错,所以两个人一合计,觉得剩下的葡萄也该采取这样的栽种方式。
这样一来,将来需要陈酿的酒就多了。考虑到酒窖空间以及回本时间,之前不算太好(相对于陈酿数年)的酒就该及时出手。
所以夏尔准备拿出一千桶做特供酒,剩下的几百桶就放在酒窖里,至少过个一两年再拿出来卖——这样正好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接下来的几天,米隆先生带着夏尔,把已经完全变了样的葡萄园展示给他看。土地经过翻耕整犁,变得平整了许多;巨石消失,成排的橡木扎根于碎石地面,看起来长势良好;依旧茂密的葡萄藤在山丘上一排排延展开来,像是某种宁缓的乐章。
“……那些橡木苗都是根部带土种下去的,这样能让它们更好地存活。至于那些美国葡萄藤,它们的根须本来就更加发达,在条件更好的土地上适应能力自然良好。”在巡视的间隙,米隆先生一点一点地把细节告诉夏尔,语气从始至终都带着一种满足感。
“听起来不错。”夏尔问,想到了纪尧姆和他提过的助手问题,“但是,事情这么多,给您找个帮手会更好一些吗?”
上了年纪的人都需要好好照看着,更何况米隆先生这样得力的合作对象?虽然说他们的协议是米隆先生去世以后、他才正式成为米隆古堡的主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再找一个这么热爱葡萄事业的人可不容易啊!
“您这是担心我的身子骨受不住?”米隆先生笑了,白胡子微微抖动。“我必须先谢过您的关心,但这真的不是必需。我爱葡萄,也爱这里;每年看见它们开花结果,我就更年轻呢!”
夏尔抿唇微笑。“我只是提出一个建议,最后当然还是您自己说了算。只要您不觉得勉强,我会认为这事再好不过。”
“您可真是个招人喜欢的青年,一直都是;如果您真想要让我轻松一点,就去找找汉普顿先生吧!”老先生这么说,语气俏皮,“我在波尔多呆了一辈子,从来就没擅长和外国人打交道过;而我认为他的木头的确还不错,不论是橡木还是美洲白栎。”
这位汉普顿先生,就是夏尔之前拜托从美国带点葡萄藤回来的那位板材商人。其实他经营的范围包括樱桃木、水曲柳、白蜡木、黑胡桃木等等,但在波尔多销量最好的无疑是能用来做酒桶的木材。
“我明白。”夏尔回答。“不过我听说,美洲那头的木材香气普遍比较浓烈?”
“没错,但也有意外。不管如何,都可以试试。”米隆先生对此不太介意,“我之前一直用本地的无柄橡木,也该想想别的方向。”
因为之前的印象——米隆先生是个偏向保守的好人——夏尔这时候还愣了一下。随即他就想到,大概是因为美国葡萄确实有效果,所以米隆先生无形之中被说服了,开始觉得优劣并不是仅仅靠产地判定的。只要细节控制完美,创新并不一定会被晒死在沙滩上。
所以,在他更侧重提高酒的产量时,米隆先生已经想到可以开发系列酒品了吗?虽然以好葡萄酒的酿造周期来看,现在定这种目标有点好高骛远,但想发展总是好的。
“行,那这个就这么定了。”夏尔点头,还开了句玩笑:“虽然美国葡萄我们用来做砧木,但说不定它们正好是绝配?”
再来说那位汉普顿先生。作为一个合格的跨国板材商,他致力于把美洲的木材卖到各个地方去。这也就意味着,他要满世界跑,一年之中,到某个特定的地方一般不超过三次。如今正值葡萄酒上市季节,他当然在波尔多,试图找到下一年的主顾们——
虽然照法国人的传统观点,土生土长的葡萄加橡木才是最佳搭档,美洲木材的销量并不多好;但他并不死心,毕竟这是很大的一块市场,而且家具用材和酒桶用材的价格差距不要太大!
所以可想而知,汉普顿先生对有购买意向的夏尔是什么态度。“您真是太有远见了,”他这么对夏尔说,“这可是一块还没人开发的宝藏!”
这话说得就夸张了点。因为这不是没人开发,而是法国人的口味普遍比较刁钻,喜欢那种能将各种香气完美融合的葡萄酒——他们公认,这样的才是精品。
而从美洲白栎的木桶里酿出来的酒,橡木香气就要更浓烈一些。另外,美洲白栎和橡木都比法国原产的黄橡木长得快,质地就不那么致密,不适合那种需要十年二十年长期陈酿的酒,因为换桶比较频繁。
对汉普顿的自卖自夸,夏尔不太介意。商人嘛,总会推销一下自己的产品,或多或少地,汉普顿已经算是比较收敛的了。
至于桶的持久程度,最高级的当然要用本国橡木。只是,他们一时半会儿绝对达不到国内顶尖的标准,没必要那么苛刻。毕竟,种葡萄是个耗时间的活儿,没有个百来年的精心照料,谁也不敢说能把一块普通葡萄地变成能与拉菲齐名的酒庄。
那就该注重再下一层、也就是中流的市场开拓。葡萄酒的质量和销量都是个金字塔形:顶尖的贵,但产得不多、卖得也不多;中间的便宜些,买得起的人也多一些;越往下就越是这样。
时间啊,时间!
夏尔自认没有时光机,做不到一下跳过百来年的发展时间,只能退而求其次。如果做得好,中流也能赚不输于顶尖的钱。不过就算是这样,有些部分也是不能将就的。
“我知道您的想法;我甚至能保证,如果您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愿意和您签订一份长期的供货协议。”他这么回答汉普顿,说的是他已经考虑后的决定。“这样,您就不需要继续四处碰运气了;您可以坐在家里数钱。”
汉普顿的小眼睛眨了眨,不可避免地被打动了。他长得比较富态,脸上的肉都要把眼睛挤没了,配上圆溜溜的啤酒肚,一起看颇有娱乐效果;但如果要从表面判定他就是个矮胖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也是很精明的。“当然,”他很快回答,不肯定也不否定,“但您这种语气,应该是有别的要求?”
“有一点儿。”夏尔看出了这点,不由得在心里给对方的评价上加了一颗星。
“让我猜猜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情,”汉普顿很快接道,“比如说再运几船葡萄根茎过来?”
“您很敏锐。”夏尔笑道。
汉普顿知道这是客套话——虽然米隆先生从不愿意和别人谈自家的嫁接葡萄,但大家都有长眼睛耳朵,自然知道结果不错。说句实话,已经有人和他打听,运美国葡萄藤是什么价格了。不管敏不敏锐都会知道这件事,更何况他?
“这不太难。”因为早就想过了,他回答得很快。“我个人十分乐意为您做这件事——因为其他人就算拿到了和您一样的葡萄藤,也并不意味着成功。”这事儿明摆着——砧木只是其中的一个细节,哪儿可能随便复制成功?
夏尔赞许地看了汉普顿一眼。当初他就是觉得这个板材商对他的胃口、才拜托汉普顿去做葡萄砧木这件事,但对方现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此。“没有错。不过这只是简单的那一部分而已。”
“还有什么?”汉普顿终于有点儿疑惑。
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夏尔和他订协议,那几船葡萄藤——无论多少——都当他送夏尔的合作礼物。因为夏尔这么年轻就这么雷厉风行,而且战绩辉煌。不仅仅在波尔多和巴黎,听说在法国东部发展也很不错……
这样的合作对象当然要搞好关系!
但夏尔说,这只是简单的部分而已?
“我对橡木有点别的要求。”夏尔端正坐姿,“它们会比较耗费时间。如果您能做到,价钱好谈。”
汉普顿差点以为是什么过分要求,一听和橡木有关系就放下心了。他还不知道法国人嘛?对衣食住行的要求高得惊人!挑剔原材料什么的,太正常了!“您尽可以说说看。”他满口保证。“别的很难保证,但我至少能保证用心。”而时间什么的,难道不是用心点就够了吗?
夏尔要的就是汉普顿这句回答。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折叠好的信纸,递给了对方。
汉普顿看得出,夏尔这是有备而来。不过他就喜欢这样的态度;对方有准备,他的时间才不会白费在嘴皮子上。“株高十米以上……二到三年自然陈化……三月浸泡,每日换水……整齐起垛……”他张开纸,低声念了出来。
“怎么样?”夏尔问。
“看起来的确就是时间的问题。”汉普顿抬起头,更疑惑了。不成垛不好运,所以夏尔要他做这些事。条件看起来都不难做到,但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处理木材?
夏尔并不打算解释。“那就是没有问题了,是吗?”
汉普顿又想了想,最终觉得这必须是法国人的完美主义在作祟。“没有。”他肯定道,“如果协议现在能定下来,还赶得及这么处理今年新伐下来的树木。”砍伐季节通常在冬季,而现在还没到。
“那就太好了。”夏尔在心里合算了一把。那就是说,第一批橡木到他手里,差不多要三年或者四年……到那时候,他家葡萄园全部植株应该都换好了根,正正好!
两边都有意长期合作,价格和气协商,合同谈得就相对顺利。反正在夏尔到达波尔多的第一个星期里,他已经拿到了他的那份协议。因为这流程比平时直接砍下来卖掉的时间长,他已经预付给汉普顿一部分定金。
“您放心,这事儿就交给我了!”汉普顿在离开之前对夏尔这么说——这次是他第一次在葡萄酒上市之初就离开波尔多——“我保证,您会看到一切要求都符合您想象的木材的,在可能的最快时间里!”
在送走板材商之后,夏尔暂时空闲了下来。这时候,波伊雅克村里的广场已经热闹起来,到处都是批发商,巴黎的也有,外国的也有。但葡萄酒真正的盛期还是在十月份,所以夏尔并不着急买酒,只在市场上溜溜达达,了解一下行情。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弄出了最大的动静,所以虽然不是最大的葡萄园主,夏尔也能算是波伊雅克村的名人之一。同时,大家都知道,夏尔土地上产出的那些酒绝对不愁销路——虽然在他们眼里可能还不够好,但对于普通餐酒来说太足够,卖给军队都能算高档货了。
所以找夏尔闲聊的人远比谈生意的更多。主要是因为,闲聊也有很多别人关心的话题——葡萄啦,木桶啦,美国啦……等等诸如此类。那些细节,如果他们能打听出来,不就是对自己有大大的好处吗?
但抱着这种主意的人最后都落空了,因为夏尔看着年轻,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的功夫却实在不弱。他好像什么都回答了,但仔细再一分析,却什么关键都没有——
“简直比米隆先生还难套近乎!”有人这么说,不乏羡慕嫉妒恨,“简直让人以为他是一头老谋深算的狐狸!”
“算啦,”也有人这么劝,“好歹人家投下去那么多金子,轻易说出来才是怪事吧?”
会说出类似前面的话的人大多有自家的葡萄园;而后者大部分事不关己,比如说各地的酒商、非富即贵的游客、以及晃荡在波尔多广场上的证券经纪人等等。尤其是证券经纪人——
现在谁不想做巴黎葛朗台家的经纪人啊?葛朗台家在政界脚跟很稳,认识的人包括伯爵阁下、银行巨头,据说交情都还不错;原来只是个酒商,而现在是葡萄园主了,看阵势只会越来越厉害;明面上管着至少三家纺织企业和矿产企业,很可能还要涉及机械或者运输……
在巴黎时,想见葛朗台父子俩的任何一个都不容易,而现在夏尔就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
此时不刷boss,更待何时?通关奖励的金子比普通小怪的掉落多好多啊!
夏尔后知后觉地发现,他被人围观搭讪了,不由得有些惊奇。因为他觉得,等他做出点什么,再围观也完全来得及,现在有点太早了。
这想法如果传扬出去,大概有不少人会吐血。家财早已超过百万法郎、每年都还有一百来万法郎的进账,还不算成果吗?
不管怎么说,夏尔应对自如。又过了两天,这消息大概传到了勒梅尔夫人耳朵里,于是她再次盛情邀请夏尔去拉菲庄园做客。
这邀请不好推拒,夏尔答应了。他本想着,勒梅尔夫人也能算是个聪明的女人,现在肯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这次,等到他到达拉菲古堡内的客厅时,才发现勒梅尔夫人还邀请了另外一个人。
“这位是皮埃尔纳西斯·多罗特·米歇尔先生,他是做银行的。”勒梅尔夫人笑吟吟地给两人做介绍,“这位是夏尔·葛朗台,”她打趣地道,“听说现在做的东西已经多到我没法完全记住了。”
米歇尔是个瘦高个子,看起来三十来岁。衣着讲究,风度翩翩,一看就是巴黎人的做派。“您好。”他客气地道,伸出右手,“久闻大名,葛朗台先生。”
“您也一样,米歇尔先生。”夏尔维持着笑容伸手,但心里吐槽已经刷了满屏。
又是一个银行家?他身上没带银行家吸铁石这种神奇的玩意儿吧?
第58章
虽然勒梅尔夫人在有关自己的事情上面有些玻璃心,但她依旧算得上长袖善舞;尤其在波尔多这种地界,这种能力就更显得突出。以她的身份,差不多可以邀请所有从巴黎来的商人。而且,能受邀在拉菲古堡做客,绝对是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就是勒梅尔夫人绝对具有举办高级沙龙的身份和能力。只要她没做出什么特别有倾向性的事,夏尔在拉菲古堡里碰上别人是很正常、完全无可指摘的。
夏尔脸上挂着他招牌的笑眯眯表情,嘴上和另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谈论着天气、土地和收成,心里想的却是:
这到底是个什么发展走向?以勒梅尔夫人的消息渠道(范勒博格先生),不可能不知道,米歇尔和维克托不太对盘吧?众所周知,他现在差不多和维克托名下的佩尔戈银号绑定了。
那么,就算只是介绍他们俩认识,感觉上没仇也很微妙,不是吗?
这时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新出场的银行家先生。
米歇尔其人,倒还真不是无名之辈。确实了解他的人说到他时,第一反应是维克托的对头,第二反应才是其他方面。所以夏尔的联想十分正常,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了。
在巴黎的银行界,最有权势和地位的人当然是维克托,他能担任中央银行的行长就说明了这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都全心全意支持他,充其量就是大多数人表面上都得听他的话。
作为另外两家商业银行的行长,米歇尔也是那大多数人之一。但他身上带着显著的不同,就是,表面上他对任何人——不管地位高低——都热情礼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具体内里如何,和他打过几次交道的人才会明白。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米歇尔拥有巴黎人所能拥有的最完美礼仪以及处世之道。安奈特——前身夏尔的情妇——曾经给夏尔灌输不少道理,而米歇尔正是贯彻那些价值观方面的佼佼者。
他做得如此完美,以至于不知内情的人们不无贬义地夸奖米歇尔是位好好先生;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没看到米歇尔是如何在暗中操纵着做那些捧高踩低的事情。
反正,从对待其他人的态度上来看,米歇尔比维克托招人喜欢多了。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就只能看到面子上,又或者有面子就足够了。
光是这样,当然无法让圈内人觉得米歇尔对维克托有恶意。
米歇尔是个聪明人,知道小心掩饰自己的意图,所以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个老好人。但实际上,他在众议院以及贵族中间的动静和关系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一个已经算是位高权重的人,永远致力于和更多的人打好交道,这已经有点异常;如果他的朋友圈子从众议院议长到不管部部长这样的内阁成员,人脉触角避开国王、探向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这难道不是野心的一种变相体现吗?
而在米歇尔自己看来,维克托只是占据了暂时性的优势而已:路易十八的国王地位给维克托提供了一种坚实后盾。而论能力论关系,他都不见得会输给维克托。如果政局改变,鹿死谁手,谁能预料?
将要席卷全国的利益游戏已经开始,众人竞相角逐,但只有深谙游戏规则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米歇尔坚信,就算他不是其中最好的玩家,也绝对比维克托要好!只要他胜了,全国的银行系统不都得落到他手里?
夏尔这时候不得不感谢,他之前在巴黎时,特地花了时间去和维克托相处,听了几耳朵米歇尔的事迹。现在,他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或者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米歇尔表现出来的东西所欺骗——
这货不是准备挖角,就是准备坑他啊!
做出这推论的原因很简单。
基本上,米歇尔可以算是阿图瓦伯爵那边的。但考虑到米歇尔自己并不是个贵族,这无疑不太能代表米歇尔本身的政治立场,而意味着阿图瓦伯爵上台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巴黎式作风,典型到令人无话可说的那种。
既然如此,就可以从这里推出米歇尔对可能给他带来好处的人的态度。考虑到米歇尔平时的为人,很容易就能猜出来,他所采取的第一种方式绝对是拉拢。至于具体执行方法是什么,用手指头都能想到——最简单也最有效,利诱。
夏尔不知道米歇尔准备拿出什么筹码,但他大概知道是什么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他之前弄出来的动静太大了!
满巴黎到满法国的数理科学家都认识他,甚至于已经影响到了丹麦!这是可能原因之一;如果不是这件事,那就肯定是那些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的工厂!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嫌钱太多,想分一杯羹再正常不过了。而相对于自己培训出一个得力干将,还不如去挖人省事;尤其在这个人看起来在相关方面都游刃有余的时候……
看起来,他的海燕翅膀不仅合格,而且是太合格了!
这时候,三人已经聊了有一段时间。眼看着晚餐时间就要到了,勒梅尔夫人拿出女主人的端庄派头,说她要去给两位贵宾催促一下厨房,请他们俩稍等。
她这一离开,除去仆人之外,客厅里就剩下夏尔和米歇尔两个人。
“既然我们同在巴黎,本该是多多走动的。”在喝完一口花茶之后,米歇尔这么说,表情和语气都无可挑剔,就像提出来的是邻里间的正常来往一样。“到了波尔多才认识,说出去不免要被人笑话了。”
夏尔深深地为米歇尔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功力所折服。因为这事情明摆着——
不是他们在巴黎不走动,而是巴黎不合适;就在维克托眼皮底下呢,像米歇尔这样的人可能贸贸然就来找他吗?要知道他三天两头和维克托在一起,分分钟都会被维克托知道的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话说的时机。去年这时候,可没有人特意在波尔多等着他、说他们本该多多走动……还不是因为今时不同往日了?
但吐槽归吐槽,夏尔并没有显出他的这种想法。“您太客气了,”他放下手里的精致茶杯,从杯边滑下去合上杯盖,这才继续道,“从这时候开始,也不晚,不是吗?”
这话说得相当模棱两可,语气普通,既不显得反对也不显得欢迎。而细瓷质地的杯盖和杯沿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让米歇尔盯了夏尔一眼,他的笑容也随之更加灿烂了一些。“您真是我所见过的最能干的年轻人,”他意有所指地说,“想必我也有必要拜访一次纪尧姆,请教他教子之道。”
夏尔心里眉毛抽动。这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吗?
要知道米歇尔现在还是单身,老婆都没有,谈什么教儿子?倒是有些风言风语,说阿图瓦伯爵有意把女儿嫁给米歇尔——这就只能听听,因为伯爵的女儿好娶,未来国王的女儿、也就是公主显然不好娶,大多数人都不信。
而在巴黎葛朗台家,他唯一的、也是最亲近的家人就只有纪尧姆。如果想采取迂回战略,那么只有纪尧姆一个入口。
“父亲他一定会感到荣幸。”夏尔回答道,觉得纪尧姆不见得会答应米歇尔什么——
要知道纪尧姆面上看起来也是老好人一个,打太极的功力实在不差。而且虽然纪尧姆帮他处理工厂事宜,实际上出面签订各种协议的人依旧是他。
也就是说,就算说动了纪尧姆,也必须过他这关才行;米歇尔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不然也就不会特意搞今天这么一出了。
这种完全礼仪、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回答让米歇尔意识到了什么。虽然夏尔才二十出头,以惯常标准看,年轻得很;但实际上,却一点儿不像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而像个浸淫多年的老道商人。
普通的客套话,他们能陪你聊,绝不显得不耐烦;但实际上,这么打关系的效果差不多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在心里留下点涟漪的可能都没有。不见兔子不撒鹰,是他们这类人的共同特征。
想到这里,米歇尔真的笑了起来。“您还真是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他说,随即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不,比我想象得还……”
夏尔没能等到下半句话,不由得用一定弧度的挑眉表示了他的疑惑。“您想说什么?”
米歇尔重新把夏尔打量了一遍。他一向笑脸迎人,那笑容自然练过,让人看着就心情舒适(当然熟悉他的人绝不这么觉得);此时,他嘴角肌肉收敛,竟然也不显得突兀,反而有种别的气息透出来,认真多于威胁——必须得说,这肯定是脸颊上酒窝留下的笑纹的功劳。
“没什么,您只需要知道,那都是些很好的形容词,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在不着痕迹地打量完夏尔之后,米歇尔这么回答。他隐约觉得,面前的青年在某方面和他相同,甚至是重合的;但还有一种别的、更深层的东西把他们区别开来,虽然他现在并不确切地知道那是什么。
“这难道是新近流行的夸奖人的方式?”夏尔问,心想米歇尔定义的好一定和他定义的差距甚远,“那我得说,您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米歇尔又笑起来。“您可真是个妙人儿;和您说话,大概永远也不会觉得厌烦。”说到这里时,他垂在身侧的右手食指微微磕了一下织锦的椅面,“但如果这样的话,大概话题永远也不会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去了。”
“您想要谈些什么?”夏尔继续揣着明白当糊涂。“只要您说,那还不简单吗?”
米歇尔略微摊手。这种动作在某些脚夫身上会显得很粗鲁,但就算他这么做了也依旧无损于他外表的贵公子形象。“我原先想和您谈谈拉菲特先生,但现在看起来没有必要了。因为就算您愿意谈论他,我也不能得到我想要的回答。”
夏尔对他的重点闪避率太高了好吗!根本就不能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啊!
夏尔没吱声。他有种预感,对方接下来说的才是正事,拿来引诱他倒戈的筹码,又或者是诱饵。
“瞧,您现在的反应已经验证了我刚才说的。”米歇尔紧盯着夏尔,不想错过那张脸上的任意一个细微表情。同时,他从随身口袋里摸出来一个裹得紧紧的圆筒,放到桌上,轻轻一推——
圆筒滴溜溜地滚到了夏尔那头,在夏尔的茶杯边上停住了。
“这是什么?”夏尔看了看那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玩意儿。信?
“您看了就知道了。”米歇尔说。
夏尔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语气中不易觉察的一丝势在必得。米歇尔对他拿出来的筹码有绝对信心,觉得那一定能让他夏尔心动……会是什么?
没有吭声,夏尔拈起了那只圆筒。封口火漆已经拆开,他很容易就打开了盖帽,倒出了里头的纸卷。他并不觉得投向阿图瓦伯爵那头是个好主意,但这并不影响他看看里面的东西。
那是米歇尔的一封信,甚至另一个人也叫夏尔。但重点在于,那个夏尔在信里答应了米歇尔,把他名下的一座酒庄转让给米歇尔——
上布里昂酒庄!和拉菲拉图同属第一等级的名庄!
第59章
看着信上简单的几个单词,夏尔面上毫无表情,但心里微微一动。
那位写信的夏尔,全名是夏尔·莫里斯·泰兰佩里戈尔,或者简单点称呼,可以叫他贝尼文托亲王。这位先生是拿破仑政府时期以及路易十八过渡政府的外交部长,还曾经当过几个月部长会议主席(地位相当于总理)。
亲王阁下的名字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因为他在维也纳会议上成功地替国家避免了更大损失。对此他有一句名言,就是“外交官的最大助手是他的厨师”!
美食攻略有没有确实效用还有待考究,但无可辩驳的事实是,在谈判期间,他的确用掉了很多年份酒,其中有很多来自上布里昂酒庄——
原因很简单,十几年前正是亲王阁下把上布里昂酒庄从德·富美家族手里买下来的。而现在,它被转手给了米歇尔。
现在,您就能大概知道,银行家先生开出的价码到底值多少了。
上布里昂酒庄既然已经在国际会议里现身,无疑是做了一次免费广告,还是世界范围的那种。那么,如果有意向国外发展——这基本是必然的,因为本国的高端酒市场就那么点——上布里昂酒庄就拥有其他同级别酒庄里不可比拟的先期优势。
想想看,推广的时候说,我们卖的是联合国世界首脑宴席专用酒,是不是立刻高大上了?
这件事通俗地总结一下,就是,上布里昂酒庄不仅仅能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它还拥有无形的、巨大的品牌价值。
第18节
恋耽美
正文 第18节
同类推荐:
我才不会爱上什么徒弟/太上忘情、
骚穴插入特集(脑洞肉段,粗口向)-v文、
乐可(完结+番外)、
他超霸道的 完结+番外、
男生宿舍被调教的小伪娘-v文、
皇上在奏折里夹话本看、
深度开发1v3、
轮流发生性关系(双性/NP/产乳/生子/QJ/LJ/人兽)-v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