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骁翻了个身,面对着李煦,与他分析道:这次上京的凶险我们都知道,也都知道一旦出事是要逃的,南越既然是我们的避难所,就必须掌控在信任的人手里,赵刚能力不出众,但忠心无虞,而且他认死理,只要没有本将军的命令,谁都别想带兵进城,而且这次我还留了曹吉和赤明旭,让他们在半年内招收一支两万人的王府亲卫队。
这件事一直都在筹备中,只是这趟李煦是上京受审的,也不知还有没有人敢来应召。
明日启程,依旧是王爷先行一步,末将带着人跟在后方,免得人多招眼。
李煦却没答应,不必,一起走吧,反正来都来了,有心人要知道总会知道的,到了京城,数千人也没地方藏,不如光明正大的让京城接待我们。
可这两边加起来也有上万兵马了,言官们肯定有要弹劾王爷拥兵自重之类的了。
哈,南越才多少兵马,离拥兵自重还远了,而且京城那么多人,谁会把这一万人放在眼里?不说这个,你还是赶紧说说你这两个月都做了什么,本王怕听不了两句就睡着了。
寇骁低下头亲了他一口,也没隐瞒,将这两个月的行踪用十句话简单概括了。
原来,寇骁当日觉得新兵们太稚嫩了缺少血性,于是一怒之下带着他们出征,但要去哪却没个目标。
南越境内所剩的匪窝不多了,大多都不成气候,根本无需动用上万兵马,于是他带着人一路往西,越过了边界,渡过离水,进入了南夷,与南越相比,南夷才是真正的蛮荒之地,有时候赶了几天路都看不到一个人影。
这样的环境并不符合寇骁的需求,他要的是拼杀,是死战,没人只会浪费时间,于是他一声令下,队伍连夜赶路,一路横冲直撞,竟然抵达了南疆,南疆有个小国叫西颠,与蜀郡接壤,再往西就是羌氏的地盘了。
李煦死活都想不到,寇骁去了两个月竟然打下了一个国家,虽然这个国家比南越还小,人口也比南越少,但除开路上的行程,满打满算也没用十天,太轻易了些吧?
西颠小国国力落后,说是国其实只是一个族,这个族原本是羌族的一支,后来被王庭赶出来,才跑到西颠侵占了当地百姓的土地和房子,又将整个西颠的百姓全部归为奴隶,在那里,大燕人与猪狗无异,任凭打骂宰杀,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是西颠一年一度的祭祀日,你可知,那西颠竟然抓了上千奴隶搞活人祭,据说要用祭品的人头堆出一座高塔才算是祭祀完成。
李煦半响不语,指甲在寇骁的胸口划出几道红痕,然后语气森然地说:这种国家确实没必要存在了,但以前为何不见有人去管?
西颠一小国,国力弱人口少,环境又差,就算打下来也不过是多几口要吃饭的人而已,要什么没什么,朝廷怎么会愿意浪费兵力财力去攻打呢?
李煦冷笑一声,可到底是大燕原有的版图,大燕国土不容侵犯!
寇骁捏了捏他的下巴,他就喜欢李煦这种气势,胆敢侵犯他的地盘,誓死也要将敌人驱逐出境。
对了,这地方打下来后可要上奏朝廷?
既然他们不愿意要,本王就接收了,西颠先派点人过去理一理,安抚民心,先把局势稳住了再说。
此事我已经交代纪大人了,就算管不好也无所谓,离南越远着呢,也牵连不到南越。寇骁伸手将人往怀里抱紧,下巴磨着李煦的发顶,轻声说:其余的明日再说吧,歇息吧。
李煦闭上眼睛,脑子里还有些事情没想完,不过困意来袭,他什么时候睡着的也不知道。
******
第二天过了中午,风雪依旧,路面的雪足有到小腿的高度,李煦带着人顶着风雪启程了,从颍川转道去京城原本不用太久,但这一路实在太难走,他们还是走了半个月。
京城,不知是谁早把皇上要招顺王进京受审的事情宣扬了出去,年节刚过,到处是聚集在一起玩乐的人群,而大部分人也会将顺王的事情拿出来说几句。
你们猜,顺王是真有罪还是无辜的?茶楼中,十几名学子打扮的青年围坐着,一个油头粉面的书生摇着扇子问。
这还用说,定然是有罪的,只是他毕竟是藩王,又是皇上最看重的皇子,最后未必会被定罪。
在下瞧着未必,顺王此人没人说他不好的,当年他在东宫时就以德服人,对普通奴才都好的很,又岂会贪墨士兵们的军饷,那可是将士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夺人钱财与杀人无异。
此言差矣,人是会变的,还是太子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都不缺,但顺王当年被贬到南越可是身无分文,没钱寸步难行,自然会干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
你们消息太迟钝了,顺王这几年的事迹已经有人传扬出来了,他刚到南越时确实身无分文,据说当时王府破败不堪不能住人,王爷是借住在寇将军府上的,一住就是大半年,而在此期间,顺王可没闲着,他招揽了许多有经商头脑的人,又拿下了南越最大的商家雷家为己所用,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财富。
那也不可能养得起几万的军队,军费开支可不是百两千两银足够的,寇家军可是从八千涨到五万的。
先前替李煦说话的那人摇摇头,纠正道:不是涨到五万,而是七万。
什么?大家大吃一惊,毕竟之前大家说的都是五万,如此看来,顺王的实力也不俗啊。
还有两万水师,也算是寇家军,但首领不是寇将军,据说是王爷的一个心腹。
水师啊读书人对水师并不了解,但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南越靠海,也许是为了对付海贼吧。
你们可别小瞧顺王的本事,就说咱们现在桌上的这一桌吃食吧,茶是南越岩茶,盐是南越精盐,还有这两种糕点,也是从南越传入的米糕和蛋糕,你们再去瞧瞧那福来酒楼,哪日不是宾客爆满,那可是日进斗金的。
对对,还有那李记杂货铺,啧啧,在下有幸跟着宁公子进去过一回,里头的东西真真是稀奇又贵重,那宁公子曾送了我一刀纸,我到如今都舍不得用呢。
说起李记杂货铺,话题顿时偏了,有人惊呼道:你们听说了吗?昨日那杂货铺又新进了一种墨,墨香犹如青松,墨坚如玉,据说是以松烟、珍珠、龙脑、白檀、鱼胶为原料,格外珍贵。
不不,这不算什么,还有一套墨被称为镇店之宝,据说一共有三十六枚,每一枚只有手指粗细,但每枚墨锭上却刻画着异常精细生动的画,有人说那都是南越各地的奇景,栩栩如生,不少人想买,但雷掌柜说什么都不卖。
这我知晓,据说是要等王爷进京后将此墨进献给皇上的,此时摆出来只是给大家过过眼的,这种珍品,普通人自然得不到。
读书人对文房四宝总是更加青睐的,至于店里的其他物品,他们未必放在眼里,但笔墨纸砚就足以令他们疯狂了。
可惜啊,我等的家境偶尔买一刀纸都肉疼许久,更别提其他了。
所以说,王爷名下的产业应该获利颇丰了,盐、茶、吃、穿、用,似乎每个行业都涵盖了,如果全大燕各地都有分铺,那可不仅仅日进斗金。
可不是,听说王爷自身非常节俭,出入只有一辆马车,身边的贴身侍卫才一人,太监一人,还是从宫里带出去的,就连那位小公主,也只有两三个丫鬟而已,王府建的也不大。
这个我知道,我有个远房表亲在南越,前两年就听他与家父提过,顺王过的极其清贫,家中用膳从不铺张浪费,而且南越禁酒,也就这两年粮食丰收了才酿了新酒。
说起新酒,我昨日听忠勇侯府的小侯爷说,京城新出现了一种烈酒,味道非常甘醇,酒色清透如水,可惜不知哪里能买到,不少人家都在打探这个消息呢。
酒而已,再好又能如何?我等也不是好酒之辈,不过想知道也不难,盯着内务府就是了,这种好酒必然要上贡的。
话题越说越偏,大家虽然对顺王的事好奇,但京城有趣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
李煦望着眼前高高的城墙,努力回想着自己对这座城的记忆,发现能记得的事情太少了,原主的记忆一直在消散,也许再过不久,他就要装失忆了。
寇骁骑马站在他身旁,见他盯着城墙上,以为他想起了当年的伤心事,安慰道:放心,咱们来了就不会再轻易被赶出去了,这京城,总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李煦回头笑笑,说:当年我身负重伤,走出这道城门时毫无知觉,竟然不知京城的城墙是如此雄壮。
毕竟是都城,这里的一切都是南越无法比拟的,若是让寇家军来攻打京城,只要里头的守卫不乱,几个月都未必能攻下来,也难怪京城一直歌舞升平,没有内忧外患,死于安乐多好。
李煦摸了摸下巴,有这道城墙在,想强攻确实不容易,看来以后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走这一步。
就在他即将要进城时,一匹快马从后方追上来,拦下了李煦的车队,那人顶着一脸风霜和疲惫,将一封信交到李煦手上。
寇骁扫了那送信之人一眼,不知又是暗部哪里的成员,叶长青的本事也足以令人侧目,短短几年竟然在大燕建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暗部成员什么样的人都有。
说了什么?他问。
李煦把信看完塞入怀中,面容冷肃地说:三皇子回到皇陵了,同时,有一支近十万的人马分批藏在同洲附近,想必他们这次是真的要做大事了。
他抬头望着高高的城墙,暗道:这座城,这个国,到最后会收入谁的囊中呢,拭目以待吧!
第三卷 荆棘归家路完
卷四:风云帝王路
第290章 当堂对质
顺王抵京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因为没能第一时间看到顺王的风姿而后悔不已,据说,当年顺王还是太子时可是这京城第一大美男,几年过去,风姿应该不减当年吧?
魏相爷、孔大人、郑大人,多年不见,别来无恙。李煦站在廷尉署的大堂上,努力辨认着围上来的人。
三位大人先与顺王见了礼,语气熟稔地寒暄道:王爷可算回来了,您外出历练几年,威仪更胜当年。
李煦对他们的印象已经很浅了,但凭着几分印象也能把人认出来,魏丞相一脸精明相,年纪颇大,一看就知道是个精通世故的老狐狸,孔敬年纪比他还大几岁,但面相祥和,看不出能将廷尉署把持几十年,绝对是个不简单的人物,而郑璨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目光不定,神色焦虑,比起前两位,少了几分老练。
听说京兆府尹是变动最频繁的岗位,每年能换两三个,可见这个位置有多难做。
本王刚进京,三位大人确定今日就要开审吗?可否让本王进宫给父皇请个安?李煦刚进城就被拦下来了,他们带来的士兵一律不得入城,全都被安置在二十里外的京畿营,李煦加上寇骁总共才带了一百名护卫进城。
而他们进城后甚至连落脚点都没去就被带到了廷尉署,说是皇上交代过,此案要尽快审理,显然,李煦拖延上京的事情引起了皇帝的震怒,竟然连第一面都不见了。
魏丞相不卑不亢地说:请王爷见谅,此案实在拖的太久了,皇上急着要个答案,而且事关您的清白,这才下令王爷入京后第一时间开审此案,您放心,今日只是按流程过个堂,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的。
也好,不把案子查清,本王的心也不安,无颜面见父皇。
这大堂里烧着炭,李煦站了一会儿就觉得有点热了,寇骁替他解掉身上的披风,默默地站在一旁。
魏丞相暗暗打量了这个男人一眼,捋了捋胡子,笑道:这位一定就是寇将军了吧?当真是青年才俊啊。
寇骁也与三位大人见礼,他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穿着铠甲气势非凡,站在李煦身边并不会被盖住风头,三位大人都暗中打量他许久了。
寇骁这个人,早几年根本没人注意他,南越那样的地方,朝廷压根不会多关注,几乎是让他自生自灭的,要不是顺王成了南越的封王,南越恐怕会一直寂寂无名下去。
那这就开始?孔敬看看左右,虽然他是主审,但这大堂上,魏相爷的官位比他高,顺王的品级也比他高,以孔敬对魏相爷的了解,他应该不是顺王一派,那这个案子可就有的扯了。
李煦朝他点点头,然后对寇骁小声说了句话,后者便退出了公堂。
来人,给顺王赐座。郑大人两边都不想得罪,这个案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冲顺王来的,能不能洗脱嫌疑就看顺王的本事了。
孔敬坐在中间主位,惊堂木轻轻一拍,咳嗽两声,高声说:来人,将人证物证带上堂来。
李煦摆出一副茫然的表情,问:三位大人,不知可否先让人讲讲这个案子的由来,本王远在南越,消息闭塞,实在不知其中缘由,更不知怎么与本王有关。
这是当然,王爷请稍等,下官会将此案的卷宗宣读一遍,您有疑问尽管发问。孔敬能在廷尉署做几十年,深谙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得罪任何人,哪怕是即将要倒霉的人。
李煦坐得很正,神情自然看不见一点紧张,仿佛不是坐在公堂上受审而是坐在王府的花厅里,上首三位大人神色各异,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军饷贪墨案僵持了好几个月,收集的证据越来越多,牵连越来越广,除了李煦,还有数十名官员被牵连,他们都被缉拿下狱,其中几人已经被定罪。
贪墨案自古就有,即使不是贪墨军饷也可能是其他钱财,一通细查下来,没几个人是清白的,皇帝震怒之下,给几名贪墨数额较大的官员定了秋后问斩,其余的还在慢慢查呢。
卷宗非常长,内容从颍川兵变开始,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之后查到的一系列证据,这其中真正与李煦有关的只有朱永乐那条线,要不是有他和朱永乐的书信往来以及人证,李煦实在想不出这案子与他有什么关系。
赵家也很聪明,知道人证物证太多就显得假了,李煦这么谨慎的人怎么可能犯这样的错误,两三封书信,还是从朱家密室里找出来的书信,才最有可能是朱永乐毁灭不及时留下来的,至于那个人证,是朱永乐的心腹,一开始死活不肯开口,动刑后才招认的,而且他性命无忧,并不存在屈打成招的可能。
恋耽美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凔溟(213)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