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PO原创市集
首页景帝纪事 分节阅读33

分节阅读33

    景帝纪事 作者:非言非默

    分节阅读33

    不能算是哄骗他的谎话,第二天内务府就接到了筹建新侯府的旨意。不过,因为景帝的吹毛求疵,导致这件事情的进展异常缓慢,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单单是选址都没能定下来,其他的事就不用提了。

    卫衍开始还很有兴致地和皇帝讨论他的新府邸到底要座落在哪里为好,还在皇帝的撺掇下于公事闲暇之余陪皇帝起溜出宫去实地考察,不过接下来在被皇帝因这个理由否决那个理由推翻次后,热情迅速减退,过了三个月基本上什么意见也没了,只求皇帝能早早做出决定把地方定下来,好歹能让他看见丝动土开工的可能。

    整个春天君臣二人就在有关新侯府的种种设想中渡过,日子于他们二人始终是悠哉游哉着缓缓过去。

    天启七年的春末对很人来说是灾难的开始。

    春末,朝廷收到消息,说荆州有幽王余孽作乱。

    这场动乱其实波及的范围并不广,因发现得早,动乱爆发地官府反应迅速,很快就调军镇压下来。但是这场动乱的后果却影响深远,在随后的几年,陆续有朝臣被牵连,最后砍下的脑袋,或许并不比“逆王案”风波初始少少。

    此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荆州知州。幽王余孽在荆州隐藏了数年,招兵买马,收拢人心,犯上作乱,荆州知州事前没有察觉丝异样,事后又没能将逆贼网打尽收拾干净,怎么样都逃脱不了被朝廷治个玩忽职守之罪。而知州以下的官员,也因种种原因,很快就被牵连进来。

    虽然这桩案子闹得动静挺大的,但是与卫衍,与卫家并没有大的关系,所以卫衍的日子还是如往常那般琐碎而平淡的日日过下去。

    那年入秋以后,卫衍又次被皇帝赶到了西山行宫静养。卫衍现在领的已经不是闲职,若是像以前那般动辄消失个数月,他下面的那些人怕是要乱套,所以他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做法。好说歹说之下,皇帝最后让步,让他去住上十天半月意思意思就算数。

    卫衍是在西山行宫见到方明生的。方明生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只是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的名清贫书生。介布衣,要想进入皇家禁地,接近堂堂永宁侯并不是易事,但是有卫家子侄相陪的时候,这事就变得容易了。

    在见过方明生的那夜,卫衍彻夜没有合眼。第二日,他回到了京城。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景帝见到他有些讶意,按他们说定的卫衍至少还要在西山行宫住上十来天,不明白他为何突然回京,“难道说是想朕了?”

    皇帝的声音里面有淡淡的调笑味道。

    “臣收到份万民请愿书,呈来给陛下过目。”

    景帝对跪在下面将手上的锦帛高举过头的人无奈地摇头叹息,这么年过去,卫衍始终不解风情也不懂他的心意,实在是拿他点办法也没有。起身走到他跟前,将他手里的锦帛接了过来,顺手扶起他。

    “拿来给朕吧。你回来了也好,内务府刚送来了新府邸的图样,快过来和朕起参详参详。”很快,两人的话题被景帝诱导着开始围绕新府邸打转。

    第二日,卫衍下差回宫后问起那份万民书的事,景帝回答他“在看”。

    第三日,卫衍又问起,景帝回答他“还在看”。

    ……

    第不知道少日过去,卫衍再问,景帝终于回答他“看过了”,然后再也没有下文,转而用别的话题扯开去。

    “陛下。”卫衍没有想到什么也不做就是皇帝看完那份万民书后的决定,在他面前长跪不起,“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事。”

    “卫衍,此事与你与你卫家并无大干系,你将它呈到朕面前就是尽力了,何必要追着这事不放。”那份万民请愿书上的案子由荆州上报刑部审核大理寺复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裁决,早已成定局。景帝就算现在知道了这里面有冤屈,也不想再重提此事,真要彻查下去,经手此案的连串官员怕都是要有些麻烦。

    “朕直以为你讨厌他,才将他远远打发了,没想到你竟然会为了他要和朕闹。”景帝没法让卫衍起来,只好蹲在他面前,和他好好说话,“听朕的话,这事你已经尽到力了,不要再管了。”

    这个案子开始只是桩小小的渎职案。此案的案犯是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知县孙柯。孙柯是天启二年的状元,本来很得景帝赏识,新科及第后就调任中书门下参议,可谓前途不可限量。后来不知何故景帝看他越来越不顺眼,终有天寻了个由头将他远远外放了才算了事。

    当年春风得意的中书门下舍人就这样被打发到了荆州最南端的某个小县城任县官。这位孙状元的人生在经过那样的大起大落以后倒没有就此颓废下去,而是在痛定思痛以后开始在那个贫瘠的小县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起了父母官。在他的精心治理下,这个每年都要伸手向朝廷要救济的小县城很快富庶起来,也算当得起“为官任,造福方”的评价。

    只是,因为年前的某个缘由,吏部的那些官员又很会揣摩圣意,他虽然年年绩效评定都为优,却始终升迁无望。三年之后又三年,他终于明白了这点,也就绝了升迁的念头,安心在他任职的那个小县城捣腾。

    但是为官这种事情,大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若太好岂不是显得别人很不好,所以孙县官虽然清廉勤政之名显赫,却很是被合丰府属下的其他同僚排挤。

    五月,幽王余孽刚被平定,孙柯就被人参了个渎职之罪。因参本上隐约提到幽王余孽是由垅安县脱逃,隐入深山密林无法再追寻,借着朝廷彻查幽王余孽的东风,这桩渎职案的审定速度异常迅速,没几日就由合丰府判下,报荆州知州府,然后经刑部大理寺复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秋后处决。

    官场上的水很深很深,稍有不慎就会溺水而亡。但是百姓心头却自有他们的杆秤,他们才不管这里面的无数利益纠葛,对于他们来说,孙柯清廉勤政,爱民如子,真正当得起“父母官”词。孙柯含冤入狱后,垅安县的民众就自发上合丰府为他鸣冤。后来此案判下后路北上,很快到达御前,垅安县那几个被万民委托替孙柯鸣冤的书生也路北行,在刑部大理寺受挫后,就起了要把这状告到御前的打算。

    平民百姓要把状告到御前根本就没这可能,连靠近宫门都会被守卫宫门的将兵驱赶开来,后来经过种种磨难,由人指点,才辗转着寻到卫衍跟前,恳求他将这万民书代呈御前。

    卫衍何尝不知道这里面牵连众,这案子审再审最后能到御前私下必然有无数猫腻,只是在看到那份累累血手印的万民书后他考虑整夜还是无法置身事外。他的良知不允许他无视这样的冤屈,若今日他当作没有这回事,他日他必定会后悔。

    “陛下,臣所侍奉的君王,当宽厚仁慈爱民如子心如明镜公正明理不偏不倚。”卫衍不能允许自己置身事外,同样无法忍受皇帝竟然有将错就错错到底的打算,将头抵在地上,再次恳求,“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案。”

    “卫衍,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朕从来不是你所希冀的君王。你说的那个人只是你心中的幻想,朕永远都无法成为那样的人。”景帝沉默了良久,才回答,“起来吧,这事到此为止,不要惹朕生气。”

    卫衍沉默不语,始终不肯起身。

    秋夜漫漫,景帝和卫衍君臣二人个殿内个殿外,数着那漏声暗暗较劲着。

    宽厚仁慈爱民如子心如明镜公正明理不偏不倚吗?景帝从来不知道在卫衍心目中他是那样的人,或者应该说卫衍希望他成为那样的人。可是,他以前不是那样的人,以后也没法成为那样的人。那么,卫衍他难道打算日后稍有不如他意的地方就这样逼他吗?用他对他的心疼宠爱来逼迫他。显然,如果第次就让他得逞,日后必然还会有无数次相同的事情,所以第次就当狠下心来拒绝他的无谓请求。

    景帝理智上那样想着,但心里却还是做不到无动于衷。秋夜凉意上来,他会不会冻着,跪久了膝盖会不会疼,晚膳也没用会不会饿着他。不去想还好,这想担忧的东西就越来越。

    “起来吧,你赢了。”到最后,景帝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到狠下心来和卫衍硬熬到底,还是向他低头,“朕明日就下旨彻查。”

    天启七年十月底,景帝下旨彻查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知县孙柯渎职案。这道圣旨,从明面上而言,是日后无数杀戮的开端。实际上,有些事情,早在很年前就已经初现端倪。到了那时,不过是水到渠成,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爆发出来而已。

    第六十八章 陷阱

    后来,景帝曾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黯然思索,若他能预料到他下旨彻查以后,事态会急剧发展,最后恶化到连他都无法控制的地步,开始就狠下心来拒绝卫衍的请求,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当然,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那时候,景帝的朝堂上不乏耿直忠义之臣,这件案子其实已经有御史风闻上过奏折言明其中有些蹊跷,恳求景帝下旨重审,不过因种种考虑,景帝始终留中不发而已。所以第二日他下旨以后,朝中的那些忠臣有了皇帝撑腰,顿时占据了压倒性的局面,很快议定三堂会审重新审议此案。

    然后,如滚雪球般,桩小小的渎职案,最后审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渎职案,从荆州到京城,不计其数的官员被牵扯其中。

    景帝收到那些审定上报的奏折,表面上当然是怒不可抑,摆出要严惩的姿态,实际上已经在头疼这事最后该如何收场。

    帝王的权谋之术很重要的条就是均衡。这事牵扯过,而且眼看着还会有的官员被卷入其中,于人心稳定朝局平衡上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再说就算这些官员真的全部都有过错,也不可能杀到朝中无可用之臣。况且对于景帝来说,就算是贪官妄臣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若他的朝堂上全是整日想着如何为国为民的大忠臣,他这皇帝的日子想来也不会很好过。

    在另方面,这事也隐隐有了某些很不好的征兆。

    景帝下旨之初,并没有说明他是因卫衍百般恳求才会下令彻查,而是拿他收到的御史奏折起的头。他从开始就预料到这事可能会涉及到大批官员,当然不愿意卫衍牵扯其中得罪那么人,所以从头到尾就没在朝堂上提起过他。

    偏偏,市井很快开始流传因永宁侯代呈万民书,并且长跪请求皇帝才让此案能够重审。民间百姓听闻此事当然拍手叫好,对永宁侯的义行大加赞誉。但是收到这份密报的景帝却变了脸色,责令暗卫追查这风声的源头,并且命高庸对他身边伺候的人仔细盘查,若有窥探圣意私传消息者全部杖毙。

    天启八年月底,孙柯渎职案的重审工作进入尾声,景帝按律惩处了批涉案官员,后来又法外开恩赦免了大部分官员,代以或斥责或停薪或降爵之罚,留职以期戴罪立功。

    这事刚刚平息下去不久,有日,忽有御史上奏,提起桩为官妓脱籍的陈年旧事,言语中暗指永宁侯行为不端。

    景帝何尝不知道三法司上上下下都因孙柯渎职案被他狠狠削了顿,几位主官虽然无大错也因此案脸面无光在朝臣面前抬不起头来,现在自然是把在他面前为孙柯翻案的卫衍恨到骨子里去了,没错都能被他们找出些错来,何况卫衍当年还确实做过此事。故他接到这份上奏,当下也没有客气,明旨斥了卫衍顿,罚他闭门思过三天。

    景帝的这种处置方法是他往常做惯的,也就是所谓的板子高高扬起,轻轻落下。既给了三法司个大大的面子,又让卫衍没受到什么实质上的惩罚。明眼人知道皇帝最也就意思意思处置下,得了个甜头也就罢手了。但是那名御史并没有罢手,继续拿着些有关永宁侯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奏。

    卫衍担任近卫这些年,大错算不上,小错总是有些的,被人这样盯着桩桩的翻旧事也不是个事情。况且有朝臣见皇帝始终没有重责过那名御史,揣摩着皇帝脑中是不是有些别的念头,开始跟风上奏。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众人推墙倒,就算卫衍是圣人也经不起被这么人横鼻子竖眼睛的挑错。

    到此时,景帝才真正进退维谷。御史有风闻上奏之责,所以他直没有严惩那名御史。至于开始没有摆出明显向着卫衍的姿态是不愿因那些许小事激化卫衍和三法司上下诸臣的矛盾。到后来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有人打算借这机会生事。不过,他的人他要护着,又有谁能动得了,所以他虽然恼怒,也还没有认真当回事。

    如此这般,终有日,景帝震怒,当廷杖责了那名生事的御史及跟风的几名臣子顿。当天下午,他就收到了那份显然是精心准备年的奏折。

    卫衍自二月以来就直在家闭门思过。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卫老侯爷听到传言,说孙柯案中他出了大力,就罚那名带方明生来见他的子侄跪了夜祠堂,并且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后来过了年节,他被罚在家闭门思过,卫老侯爷又将他骂了顿,责令他不准乱跑,自己则开始请客赴宴与亲朋旧识联络感情交换意见。

    那日,卫衍是在半夜接到宣他入宫的圣谕的。

    这种时候,宫门早就落匙。卫衍不知道皇帝这个时候急诏他到底是为了何事。匆匆入了宫,才发现已经过了子时,昭仁殿中依然烛火通明。

    他像往常般对端坐案后的皇帝恭敬行礼。皇帝却没有像往常那般让他起身,始终沉默不语。卫衍跪了片刻,疑惑地抬头,才发现皇帝正凝视着他,没有表情的脸庞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得隐晦不明。

    “不知陛下宣臣来是为何事?”这样的皇帝让卫衍觉得好陌生。霎那,他猛然醒悟,这样的表情这样的姿态才是很久很久以前他侍奉的那个君王,至于后来的那个君王,却仿佛是披着那个君王皮的另外个人。

    “今日下午,朕收到份奏折,然后朕仔细查了些陈年旧事。现在宣你来,只是想听你自己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景帝扬了扬手,份奏折就被丢到了卫衍膝盖前的地上。

    卫衍捡起来,慢慢翻看,看到最后手腕开始抖动。

    “臣不明白。”他不明白什么叫做“私纵幽王余孽,意同谋逆”,难道皇帝竟然会相信这种无端指责?

    “你不明白是吧。其实朕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幽州的事和荆州的事会联系在起,后来查了些旧档,终于明白过来了。朕问你,当年你去幽州宣旨监刑,是不是买过名叫绿珠的没官婢女?”

    “确有此事。”

    “朕再问你,那名婢女后来去了哪里?”

    “臣不知。”

    “你不知道,朕却知道。朕告诉你,如今那名婢女正在荆州的深山老林里面,与那幽王余孽在起。”景帝撑住额头,默想了片刻,才继续问他,“卫衍,现在告诉朕,你当年为何要那样做?”

    卫衍根本不可能认识那名婢女,那么他在幽州无缘无故赎了名没官婢女这事便需要个正当的理由,否则的话就只能坐实奏折上的那些指责。景帝虽不愿怀疑他,却也想不明白他为何会莫名其妙去赎了名婢女,半路又将那名婢女放走了。

    “臣当日是奉旨行事。”卫衍还在消化皇帝先前那些话,猛然间发现皇帝的话中似乎有怀疑他的味道,急忙为自己辩解道。

    “奉旨行事?”景帝听到他的话,直压抑着的怒火终于上涌,“到了这个时候你还不肯和朕说实话。你说你奉旨行事,朕问你,你奉的是谁的旨意?朕的旨意吗?朕可不记得朕下过这样的旨意。”

    “臣当日奉的是太后懿旨。”

    “住口。”

    案上无数的奏折被皇帝扫在地上,卫衍听到皇帝阴冷的声音从上面传下来。

    “卫衍,仔细考虑清楚再回答朕的话。你说你奉的是太后懿旨,是明旨还是口谕?若说是明旨,圣旨在哪里?若说是口谕,你要和太后去对质吗?”

    卫衍当年奉的是太后的口谕。不过皇帝此时要他住口却是为他好,因为他根本不可能和太后去对质。只怕他这话出口,就是个攀污太后的罪名,只能让他死得快些而已。卫衍突然明白这件事从开始就是个陷阱,他那时踏了进去,就注定了今日的万劫不复。

    “陛下不信臣吗?”他仰视着眼前的男子,终于被无尽的绝望笼罩。难道他衷心以对的君王也在怀疑他的忠诚?

    “朕信你又有什么用?如今人证物证俱在,就算朕信你,也没办法为你翻案。”

    景帝用手掌遮住了自己的眼睛,不忍心去看卫衍此时绝望的表情,示意人将他带下去。

    景帝第次开始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在卫衍说出他奉的是太后懿旨时,以及结合暗卫追查到的放出那些风声的源头,他终于明白这次原来是太后和他的皇后族联手而为。这些年来他始终小心翼翼,却还是及不上太后年前的处心积虑,还是无力扭转皇后族在此事中的推波助澜。

    有他母亲在后面坐镇,明日刑部大概就会在朝会上向他要人,在卫衍得罪整个三法司的前提下,这案子就算疑点重重,最后肯定也能被定罪。而且以卫衍的脾气,定是不肯招,审案的时候会吃的苦头怕是数也数不清。

    “人证物证?”景帝重新扫了遍奏折上提到的那些证据,脑中的念头已然有些疯狂。如果没有所谓的人证物证,不知道他们准备怎么审?

    “陛下,老奴亲自去安顿的,应用具都是侯爷原先用惯的,屋内火盆什么也都放置好了,不会让侯爷有点不适的。”

    不知道过了久,景帝听到高庸的回话才回过神来,想了想,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着人小心伺候着,不要让他受了委屈。”

    “陛下放心,都是原先伺候侯爷的人,知道该怎么伺候。”

    正文 第六十九章 挑拨

    卫衍抱着膝盖坐在床上,木然地注视着殿内众人忙碌的身影。

    刚才他片茫然,并没有注意到被带到了什么地方,现在回过神来才发现这里不是皇帝常住的东暖阁,大概是寝宫中的某间偏殿。

    “侯爷,夜深了,早点安歇吧。”高庸去皇帝那里回话完毕转回来,见他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姿势没有动弹,悄声叹了口气,上前去替他脱了衣服,将他塞入被中压好被角,“老奴就在这里守着,有什么需要侯爷尽管吩咐。”

    卫衍点了点头,没有出声,只是将脑袋慢慢埋入被中。

    床上的被褥是往常惯用的柔软暖和,殿内也早就安置好了火盆,可他还是觉得很冷很冷,无法抑制地将身体蜷缩成团。

    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太后要在年前就用心险恶的设下这陷阱?为什么皇帝不肯相信他的话?

    他到底做错了什么,需要太后如此大费周章地对付他?这些年来,他自问行事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唯的错事或许就是和皇帝的关系,但是太后难道不明白在这件事上从来就由不得他。

    难道说他当年怕祸及家人,苟且着活了下来就是他的错?难道仅仅是因为君王失德,便是臣子的错,所以他在年后依然要为这个错误付出祸及家人的代价?

    脑中纷纷扰扰,无数个念头在打转,却始终理不出个头绪来。也不知道过了久,终于稍微平静了点,才发现殿内除了他之外还有好几个人的呼吸声。

    皇帝让这么人守着他是怕他轻生吧。

    卫衍苦笑了声。

    “私纵幽王余孽,意同谋逆”那是要诛九族的罪名。如果能够以死明志的话,他当然不吝于自己的性命。不过眼前的境况怕就怕他死了也逃脱不了“畏罪自尽”的污名,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又怎么敢轻生?

    只是不知道若过堂审问后,他认罪伏法,太后肯不肯放过他的家人?还是说,太后原本就是要打算将他及卫家起置于死地,他认与不认其实结果都是样的?

    卫衍睁着眼睛,夜无眠。

    与此同时,昭仁殿中的烛火也是夜未熄。

    景帝为了帮卫衍脱罪,试图抹煞对他不利的证据,仔细筹划下来便知道这件事很有难度。

    要坐实对卫衍的指控需要证明两点。是卫衍确实私纵了那名叫绿珠的女子,二是那名叫绿珠的女子的确是幽王余孽,两者皆能被证明才能以此罪名

    分节阅读33

    欲望文


同类推荐: 我才不会爱上什么徒弟/太上忘情骚穴插入特集(脑洞肉段,粗口向)-v文乐可(完结+番外)他超霸道的 完结+番外男生宿舍被调教的小伪娘-v文皇上在奏折里夹话本看深度开发1v3轮流发生性关系(双性/NP/产乳/生子/QJ/LJ/人兽)-v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