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 作者:吾心大悦
第23节
嫡三女宁国公主(继后柳氏)性格彪悍,嫁了三回,最后一次嫁给兴国公孙幸峩。
庶四女静和公主(珍嫔罗氏)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嫁安远国公方士仲。
嫡五女康泰公主为双生,嫁东兴国公府世子卫亦棠,后卫氏一族被处谋逆,卫世子被鸠杀,所生独子受惊过度夭折,康泰终生发誓不再嫁,在皇宫庵堂出家,自称忘尘居士,陪伴永和帝遗后寇氏与光启帝遗后梅氏(生母继后寇氏)。
嫡六女平安公主为双生,嫁信安公唐儒扬,生子唐郁洲(继后寇氏)
五代元宗,光启帝:
沐暻,(生1443年,卒1478年)
生母李皇后,1469年登基,时年25岁,年号:光启。沐景为光启帝嫡二子,母李氏难产亡,被太皇太后卫氏亲手抚养长大,性情敦厚,纯孝宽和。在位不足5年,意外坠马瘫痪,3年后经历“五王之乱”,所有嫡出弟弟死亡,封庶出五弟沐智为皇太弟,于1476年禅位,做了2年太兄皇,于35岁死于寝殿。
皇后梅氏,后出家为静安真人。
所出2子俱夭折。
五代第二位真宗,天授帝:
沐潪,(生1449年,卒1496年):生母珍嫔罗氏,1476年登基,时年27岁,年号天授。在位30年,与前几任仁爱怀柔的皇帝不同,沐智手握重兵,性格铁血,又因登基颇有些惹人诟病之处,所以执政手段也十分强硬。
在位30年,努力维系“昌和盛世”的成果,奈何自然灾害极多,拆东补西,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天授十九年更有四邻国联合入侵的大型战争,惨胜,边关人口锐减,民生凋敝;边军十不存三,战力减弱。
元后杨氏。
继后郑氏,由贵妃生长子进封为皇后。
所出6子,不计夭折。
嫡长子沐恩,太子,生母郑皇后,太子妃王氏。
庶三子沐念,洛阳王,后登记为仁宗,生母谢贵妃,王妃梅氏。
庶五子沐意,临江王,后贬为安顺郡王,母谢贵妃,王妃蔡氏。
庶六子沐想,乐成王,跌断手骨有残疾,出继给留亲王,进封为忠亲王,生母敏妃公羊氏,王妃公羊氏。
庶七子沐悠,淮南王,生母美人姜氏,王妃杨氏。
半嫡九子沐慈,长乐王,后进封楚亲王,生母谢宸妃,后追封为皇贵妃,沐慈成为半个嫡子。
第六代仁宗,德光帝,
是谁先不说,差点剧透。
第34章 五王之乱(番外)
永和帝所生之子,其中罗氏只有三个,三任皇后留下六名嫡子,埋下了“五王之乱”的隐患。
皇子都挺大了,皇帝还没立储的意思,朝臣纷纷请立太子。
永和帝私心里,只属意他手把手亲自教养的庶长子沐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沐春从能力、性格到长相都比永和帝更优秀。这少年长相俊美,风姿绝世,从小聪敏却并不自傲,为人宽和,细心体贴,处事周到地叫人打心里感到熨帖,一张嘴又甜又真诚,又爱笑,简直让人如沐春风。
连太后卫氏都忍不住喜欢他,直可惜他不是皇后所生嫡子。
说句良心话,卫太后甚至是嫉妒的,珍嫔罗氏能生出这么个孩子,实在是修了八辈子的福气。
天地灵气都叫沐春给占去了,多么钟灵毓秀,风光霁月的一个少年,在政务上有见地,军事上有天分,还胸怀天下,旷达济世,温和仁爱,绝对的惊世天才,最好的一个皇家继承人。
好多大臣都超级爱沐春,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大幸的“希望之星”。太后卫氏亲自教养的嫡二子沐景其实也挺优秀,可和沐春一比就被比成了渣渣。偏偏连沐景在内,所有弟弟也都敬佩沐春,真心喜爱这个大哥,不止一次说过不与大哥争……真的是真心的。
沐春搁现代就叫做“男神”、“人生赢家”。
永和帝想立沐春为太子,是为了国家能更好,其实私心里还有个不能说出口的想头——凭沐春的本事,一旦继位必是英明无敌,绝对要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任君主的成就,将来凭功绩大家也得给他面子,让他追封生母罗氏为太后,也算做到了永和帝立爱人为后的承诺。
因罗氏生了沐春,一生受宠也从没骄奢跋扈,得意忘形的时候,一心一意和永和帝过民间夫妻的普通生活,只围着丈夫孩子打转,从不理会朝政。罗氏是孤儿,也没有外戚为祸,更得永和帝的真心爱重。
可惜,理想很丰满,衬托得现实更加骨感……永和帝刚露出属意沐春的意思,又被御史和大宗正给“pia~pia~”打脸了。
“有嫡立嫡,无嫡才立长。”话说永和帝,您老人家嫡出的皇子一大串,轮也轮不到庶长子做太子哇。
永和帝又抱着罗氏和庶长子嚎啕大哭了。
艾玛,还给不给皇帝一条通往“情圣”的道路走了?
要说沐春的性子还真是好,一个少年,年纪轻轻竟然想得开,不生气,反倒劝永和帝不要违背祖宗传下来规则,立嫡子才好,以免动摇国之根基,让大幸的嫡庶乱了分寸。
庶子心大,于自己,于家族,于国家都不是好事。
沐春更叫罗氏宽心,命里无时不强求,不是自己的不要想,反正下任皇帝不管是谁,都是他的亲弟弟,将来弟弟需要,自己会尽力辅助,做个贤王。若弟弟不需要他,他就做个闲王,到处赏花游水,甚至出海钓鱼,还把罗氏接出宫一起去玩,多么逍遥快活?
把永和帝羡慕到不行,直说不如自己立即禅位做太上皇,一家人一起去才真叫逍遥。罗氏其实也不在乎位份,立即答应了。夫妻两还真动了心思,只想带着三个儿女,早日离开皇宫,走遍天下,饱览大好河山的壮美,逍遥自在过安生日子。
沐春是真的好,就是太好了,好得过分,让卫太后心里打鼓,怕沐春不是大忠,就是大奸之辈。毕竟对皇位能真不动心的还是绝少数。
不,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立储风波没过多久,一家五口正在计划出逃……呃,是禅位出游。已经长到19岁的庶长皇子沐春竟然出天花,那么风华绝代的漂亮人儿,长了一身可怖的红疹烂疮,痛苦而死。
谁也说不清这是阴谋还是巧合,罗氏搂着已经比她还高的儿子僵硬冰冷的尸身,哭都不知道哭了。
遭受丧子之痛,罗氏对皇帝丈夫是真的彻底失望,乃至绝望了——这一辈子所做的承诺,丈夫就没有一次能兑现的,最后还因皇位害死了儿子。
作为一个母亲的敏感,让罗氏不相信太医的话,不相信这只是一场病症。罗氏求生之意全消,不再吃喝,没几天也离世了。
罗氏所出的庶五子沐智当时才14岁,看着“偶像男神”亲大哥惨死,看母亲绝食发疯,临死竟然用双手抠下自己的眼珠子,说自己一生识人不清,害己害子,诅咒所有害了沐春的人,全家都要遭报应。
那惨景,让沐智痛苦却无能为力,最后连母亲临死嘱托——查明大哥死因都不能如愿。沐智心灰意冷,自请北上去边关,远离伤心地。
永和帝也亲眼看着爱子惨死,爱妻悲亡,他这个皇帝却无能为力。连遭打击,他本想跟着爱妻爱子去了。只是为了护全剩下的真爱结晶,保护罗氏所生的沐智、沐晴和静和公主。永和帝心灰意冷,应朝臣的建议立了嫡二子沐景为太子,让沐智这个才14岁的单薄少年远赴边关,只当是流放了他,定了边关将门世家杨氏一个不入流的旁支嫡女为妻,然后不再过问。
不闻不问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罗氏去后,卫太后很紧张,好在永和帝看不出有殉情的苗头,伤心没几天就该吃吃,该喝喝,也不拒绝纳新的美人了,见到漂亮宫女也肯宠幸了……就是每晚宠上三四个,夜夜不落空,个个都是第二第三……第n个“真爱”。
永和帝的“回头”,换来了卫太后的妥协,她将罗氏所出的不足周岁的庶十二皇子沐晴养在了身边,算是一种补偿……或威胁?
这结局,表面上看,也算皆大欢喜吧。
至于是不是真的个个都欢喜了?
……谁知道呢?
永和帝暗伤在心,快四十的人每夜连御几女,还服用药物助兴,更喜欢通宵批阅奏章。卫太后知道这不是长寿之兆,可劝了也不听,她总不能一直盯着永和帝的房里事,况且她不是嫡亲的母亲。
最后永和帝四十五岁短寿猝死,也是应有之意。
嫡二子沐景能成为太子,不仅因为他是嫡出的最长者,也因为他一直被卫太后教养长大的缘故,要不然一个没妈的孩子,即使占了嫡出的名分,只怕也拗不过偏心到没边的老爹。
卫氏推沐景做了光启帝,自己做了太皇太后,却也清楚沐景就是个守成之君。不仅光启帝常会在政务遇到麻烦,需要帮手时感叹一句“若是大哥在就好了”。太皇太后卫氏有时也会忍不住可惜,常会想起沐春那个惊才艳绝,光风霁月的少年。
可惜……
唉!
沐暻其实并不笨,只是比沐春缺了点灵气而已,他心里清楚若不是卫太后精心教养他,他在皇宫这个少有人情味的地方,能不能活下来还两说呢。所以光启帝对一手带大他,保护他长大成人,教导他成才的太皇太后卫氏的感情是很深的。
卫氏也真心疼爱光启帝。
若不是光启帝因意外坠马瘫痪,说不得祖孙之间也是一段佳话。
作者有话要说: 每日一更,喜欢就收藏啊。
沐春,实在是一个完美“男神”,他死去了,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大遗憾啊。
第35章 五王之乱(番外)
光启帝坠马瘫痪后,追查不到这是人为,便当做意外处理。太皇太后卫氏八十高龄再次垂帘,一边帮光启帝守住皇位,一边命太医调理光启帝身体。
崔忠年一辈子没对人说起过:光启帝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起色的,他腰腿恢复了一点知觉。
可惜,没有人会给光启帝足够的时间,耐心等他康复。
光启五年,光启帝瘫痪两年后,崔忠年因精心照料光启帝被升为院使,结果迎头就撞上了“五王之乱”。因光启帝两个幼子早夭,没有继承人,,他剩下的五个永和帝嫡出子,光启帝的嫡出弟弟争夺皇位。
“五王之乱”是一贯讲究温柔执政,平和更迭皇权的大幸朝历史上的一道狰狞伤疤。
光启帝无子,本可从宗室中过继,可没有足够强大又忠心的辅政人员——太后李氏早亡,寇太后不能信任,也为人病弱不管事;光启帝的皇后梅氏又十分年轻,虽有才学却不能服众,也没有卫氏钱袋子的背景;太皇太后卫氏有威望,但毕竟老了。
所以,光启帝5个嫡出的弟弟心思就浮动了。
有沐春的倒霉例子在前,光启帝的几个弟弟们分封为王,本来都很安分,很中庸,很闲王的。他们各自都培养出了很和平的爱好,在琴棋书画,戏曲歌赋等领域都有不小的造诣……就算没造诣,贡献还是很大的,比如推动收藏市场繁荣发展,推出经典传世戏曲,捧红个名角啥的。
光启帝为了皇位稳当,很慷慨地从内库掏钱多加封赏。以实际行动支持弟弟们各种“高尚”的爱好,叫弟弟们想不起来自己屁股下坐的椅子的大小型号。
光启帝表示:咱不差钱,他背后就是“钱袋子”东兴国公府卫氏一族。内库经过几十年积累,足以买下周边所有国家。
可光启帝偏偏瘫痪了,又无子嗣,五位有嫡出血脉的王爷心思就活动开了。
那啥……他们最近看中了好多古董字画,可手头紧啊,内库封赏虽然没减少,可是……每回都伸手要钱,多不好意思啊,不如把钱变到自己口袋里,掏摸起来才方便啊。
皇位顺位继承人,他们都有份。
渐渐的,五王争位演变成大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血腥残酷的混战,大臣也因此被迫站队,一时间宫廷和朝堂的斗争简直白热化。
而且还是一团乱战,无分敌我,今天谁谁联姻,明天说不定又反目……
好像有一只幕后的手在暗地里搅浑水一样。
太皇太后卫氏一边查探幕后之人,一边大力弹压争夺,才不至于搅乱民生,动摇国本。
五王争位乱象让卫氏很看不惯。
大幸朝不比华国的辫子朝,在皇权更迭的时候,流血事件是很少的,大家毕竟是受儒家贤德教育熏陶长大的文明人嘛。但卫氏也清楚她年纪大了,人是抗争不过时间的,她不可能保得住光启帝,只能尽力控制武将,让边军不敢妄动,才没有演变成国内内战,叫西北“邻居”们得利。
卫氏为结束乱象,力排众议立了永和帝嫡四子沐曘做皇太弟,因为他是最名正言顺的——元宗最大的嫡出弟弟,也一贯有贤名。
最妙的是,沐曘的王妃,那么巧就是卫氏的嫡亲侄孙女小卫氏。
可惜一切部署还没实施,太皇太后卫氏就因过于操劳中风偏瘫,不能行动,口不能言。
两个大boss都倒下了,沐曘成为了靶子,情况就更混乱了……崔忠年毒药都碰到好几种,有害光启帝的,有害太皇太后卫氏的,更多是害皇太弟的,他都悄悄化解了,也悄悄换了几次不太好的宫中膳食。伴随崔忠年食性药性相克和辩毒水平直线上升的,是他的父母妻儿一个接一个横死。
再后来,嫡四皇子沐曘也吐血猝死,在多猝死的皇族并不算很奇怪。在“五王之乱”的当口,大家只有额手称庆的,并不认真追究死因。
其他嫡子的争斗就更陷入白热化,手段也越来越没下限。后来都死的死,疯的疯,全部完蛋。沐姓宗室传承百年,生子生孙,数量庞大,可在“五王之乱”,许多宗室因为站错队也死于非命,到天授帝登基,已经十不存三。
没有了足够强大的对手,根据“无嫡立长”的规矩,排行第五,永和帝“真爱”珍嫔罗氏所出的庶皇子沐智成了最长的皇子,自动胜出。生动演绎了一番啥叫“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还是太皇太后卫氏亲自把沐智从边关叫回来的——因为沐智挺好,没掺合五王之乱,还帮助卫氏弹压边军不得参与夺嫡,稳固了边境防线,不允敌国寸进。
不愧是沐春的弟弟,人品贵重,心有国家大义,遂立他为皇太弟。
光启五年,沐智被封为皇太弟,人们才惊觉五王相争到最后,竟然只有沐潪和他的好基友沐斐明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沐斐明就是定王,朝阳郡主之父,他的先祖是大祖曾经立为的太子的闵王,闵王死于战火,留下一个独子传到五代后就是沐斐明,本只是沐氏皇族一个旁支小郡王。沐斐明从小投军,凭着一手好枪法和军事谋略,在军队系统有了最年轻一代战神的称号。
玛淡,这俩家伙把大家都骗了——这十几年,两人在西北边军中谁都不服谁,根本是水火不容的好吧?有沐斐明牵制沐智,才叫卫氏放心的。
结果呢?
沐智一做皇太弟,沐斐明第一个站在了他的背后,成了沐智的第一金牌打手,配合不要太默契哟。
太皇太后卫氏有多年宫廷斗争经验,心头起疑,虽然躺着不能动,但她还是有很庞大的势力的,找人开始暗中调查沐智,竟然发现这庶出五皇子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在边关布局,甚至天京城中也有许多属于沐智的势力,甚至“五王之乱”也有沐智和沐斐明的身影。
最擅长隐忍的人,果然是最可怕的。
可惜就是没直接证据。
太皇太后让最信任的太医崔忠年辨识几款将嫡出几位王爷致死致疯的毒……可崔忠年还没全部研究完(喵了个咪的,他是玩药膳的啊,不是五毒教的)。
卫氏又慢了一步。
皇太弟沐智和沐斐明以光速,立即收拢了大部分势力。
他们极聪明,懒得管朝堂上群臣是不是投诚——一群文人有啥好怕的?他们第一时间调换了所有将领,安插了自己的心腹,把京中二十多万拱卫皇城的禁军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西北四大军事家族,镇北公、兴国公、威远候、永宁侯都表示投诚。
至此,全国几十万禁军,全部握在了皇太弟手中。
群臣:“……”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如此迅速掌管全国的武装力量,这个皇太弟至少蛰伏了十多年还不叫人发觉,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温和无害。
真理永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内。
皇宫的禁卫也被瞬间换了个底掉,皇太弟沐智就成了皇宫的实际掌控人。
卫氏眼睁睁看着心腹一个一个被拖走,再也没回来过。
然后,沐智给她看了几十份弹劾奏章,个个都举报东兴国公府的各种罪名,甚至有人举报卫府曾让自己府中织娘赶制过女款的龙袍——卫氏和东兴国公府,想效法凤天女帝登基,改天换月,必有不臣之心。
卫氏:“……”你才是有不臣之心的那个吧。
可有什么办法呢?她已经躺着不能动,人手全部清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当沐智紧接着拿出有传国玉玺盖章的光启帝沐暻禅位的诏书时,卫氏口不能言,选择了不点头……但也不摇头。
她怕,怕下一道诏书不是禅位,而是光启帝“遗”诏……
沐智立即自己翻到了卫氏的凤印,自己盖章。
卫氏:“……”传国玉玺的章也是这么来的吗?
沐智高调登基,为方便避讳,皇帝名字一般给文人让路,自己改名沐潪,成为真宗,年号为天授。
崔忠年被天授帝沐潪派遣,调理太皇太后卫氏的身体,保证她不要那么容易死掉。
风波却没有平息,有更多人举报东兴国公府谋反,说东兴国公受太皇太后卫氏指使,害光启帝坠马,又毒害其他嫡子,最后还流出一张似模似样的“光启帝禅位诏书”,只是诏书禅位对象是太皇太后卫氏。
又有卫氏一名随侍了六十多年的贴身女官倒戈,做污点证人,说卫氏的确想效仿凤天女帝登基做女皇。
朝堂大哗,凤天女皇登基就发生在前前朝大郧。曾掀起全国范围内的腥风血雨,当时凤天女帝几乎把大郧皇室子弟一网打尽,亲生儿子都全部亲手杀死,世族也牵连极多,简直暗无天日,血流成河。最后还是凤天女帝老死,一个大郧旁支的郡王兴兵讨伐才得以恢复正统,不过国家也紧跟着衰亡,被大周取代。
这比沐潪莫名登基更叫一朝堂的男人的神经敏感。
还是天授帝沐潪动情入理,为卫氏辩解才保住她一世英名。而且卫氏已经中风,再远大的抱负也只能趴下,群臣才彻底放松下来。大家心想:虽然新皇登基有那么一点突然,那么一点点名不正言不顺,但总比出个女皇好。
沐潪就这样,在大家默契的妥协下,坐稳了皇位。
卫氏:“……”她在政治中沉浮一生,自然明白天授帝的禅位诏书,和诬陷她的“禅位诏书”都是怎么来的。
天授帝实在太腹黑了。
卫氏妥协了,以为凭此就能止息干戈,不然怎么办呢?难道两个躺在床上连翻身都不能的太皇太后,和一个太上皇兄还能做什么吗?
但沐潪并不打算放过卫氏的娘家,也是她最大的倚仗东兴国公府。
喵了个咪的,你家那么富,这股势力不为朕所用,还给朕添乱,差点害朕不能登基,不是“不臣之心”是什么?
而且……卫氏毒害他大哥沐春的□□,就是东兴国公府提供!!
作者有话要说: 阴谋啊,五王之乱是很精彩,很混乱的一场大阴谋。
第36章 五王之乱(番外)
可怜东兴王一系,在中原商界上百年经营,产业遍布全国和邻国,富可敌国(是真正的可以敌国),为大幸朝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却因为太富有,叫皇帝忌惮,更叫人垂涎三尺,谁都想从卫家身上咬块肉下来。
于是,有天授帝率先表态“跟我干有肉吃,没肉吃也有汤喝”,佞臣就纷纷拿出“证据”举报东兴国公府,然后在家等苦主上门“意思意思,不成敬意,高抬贵手”。直臣也被人利用,被“找到”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误导,认为东兴国公确实想谋逆,推出卫氏做女皇。
好吧,就算卫氏年纪大了,不会做女皇,可是又有证据表明,光启帝坠马不是意外,而是东兴国公干的。为什么呢?是为了让嫡四皇子沐曘登基。
沐曘的王妃,正是东兴国公的嫡二女卫约。
太皇太后卫氏在光启帝瘫痪后,的确立了嫡四皇子沐曘为皇太弟,这又是一个侧面的佐证,让大家深信不疑。若是卫家阴谋得逞,又出一个卫皇后,外戚再把持朝政几十年,出下一个女王的日子还会远吗?
卫氏:“……”说好的我默认你登基,你就到此为止,放过东兴国公府的呢?
沐潪:还是你们教育朕的——男人能相信,母猪都上树。
在真的在卫家“找”出了一件女款的龙袍后,所有人都相信了卫家想谋逆。
太皇太后卫氏在禁宫生死不知。寡居的四王妃卫约也被大宗正寺带走“配合调查”,一个是亲姑姑,一个是嫡亲女儿,东兴国公哪里敢反抗?
再说,东兴国公府只是钱多,却没兵,就算用钱砸,临时召集……难道能打得过拥有几十万正规军的天授帝吗?
自古已来,外戚势大被皇帝忌惮,迟早要倒霉。大家都看懂了天授帝打击卫家的跟有,都袖手旁观,不敢沾惹。东兴国公府钱的确多,只好用金子宝石砸,砸得京城一时间金轻珠贱,把风向砸得偏向了一点卫家。
群臣:“陛下,卫家挺乖的(有钱),没有不臣之心(说好话还会给我更多)。”
第23节
恋耽美
正文 第23节
同类推荐:
我才不会爱上什么徒弟/太上忘情、
骚穴插入特集(脑洞肉段,粗口向)-v文、
乐可(完结+番外)、
他超霸道的 完结+番外、
男生宿舍被调教的小伪娘-v文、
皇上在奏折里夹话本看、
深度开发1v3、
轮流发生性关系(双性/NP/产乳/生子/QJ/LJ/人兽)-v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