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伤骨头就是最大的仁慈。
须知八十军杖,基本上可以打死一个猛将了。
这事让所有人胆战心惊。
咱们这位黄主帅怕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太飘了罢,这都敢打,真不怕太子和陛下雷霆震怒,别人三爷孙血脉相连,哪能容忍你如此作践太孙。
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黄昏杖责太孙是理直气壮。
确实违抗了军令。
好在太孙这一顿揍挨的不冤枉,投降的五千多瓦剌士卒听说大明太孙为了他们被杖责八十,原本沸腾的俘虏营地瞬间安静了下来。
攻城之时,可见大明雄师之狠。
杀人不眨眼,眼睛还不发干的那种不眨眼。
如今太孙又为了降兵挨揍。
这是大明之仁。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五千降兵的管理轻松了许多,不用随时提防他们闹事——管吃管喝饿不死他们就行。
至于招安让他们成为大明兵力,那就想多了。
也不敢这么做。
顺中城大捷的消息很快传遍四方。
首先是延平,在得知黄昏只用了半日功夫就拿下顺中城后,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延平的雄霸骤感压力——大明军队占据顺中,以后的所有后勤都要从延平区域经过,自己再打不下延平,搞不好要被朱棣问罪。
于是雄霸疯了。
他亲自上前线带领吴哥大军攻城,也万幸延平的城池不是钢铁水泥打造的,是传统城墙,更加万幸的是独石关那边众多关城知悉黄昏拿下顺中后,不再担心太平和暖答失放弃延平去选择入关——顺中直接切断了延平和顺平之间的联系,这个时候太平和暖答失敢绕过大明入关,基本上就是自杀。
所以独石关等地派出了主要兵力配合雄霸攻城。
效果显著。
延平已经触手可及。
只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永乐十四年的北伐,最后、最重要的战事,是接下来的镇北、归南、竹节三城的攻防,以及最后对撒儿都鲁的大决战。
没有游击了。
也没有骑战了。
大明已经合围,在撒儿都鲁的马哈木必须为他的选择付出代价——只不过在顺中城破之前,马哈木还想着大明没个三十万人就是来刮痧的。
顺天,太子朱高炽听说儿子被杖责了八十军杖,吓得浑身肥肉都在颤抖,又听说没有大碍只是卧床,再听说是因为违抗黄昏的军令,太子朱高炽就无语了,憋了两个字:活该。
军令也敢违抗的?
小兔崽子,现在知道后悔了罢。
当初父皇说换帅,老子也好不容易给你把路铺好,你倒好,竟然违抗旨意,辜负了我们对你的一片好心。
现在被黄昏揍了那就活该。
你要是替代黄昏成为主帅,事情还是这么个事情,但却没有违抗军令的说辞了。
老实说,朱高炽对黄昏这不接受投降的军令也有些反感。
他毕竟是个仁厚的人。
于是在写章折去应天阐说此事时,又略微带了些个人立场和色彩,希望陛下能借这个机会敲打一下黄昏。
而且朱高炽认为朱棣也在等这个机会。
毕竟黄昏如果顺利拿下延平和顺平之后,那么功劳之大不输平定中南半岛的狗儿,再加上他一手督导打造出来的新型火炮……
俨然便会出现功高盖主的局面。
父亲岂能不忌惮。
顺天的章折来到应天后,朱棣正在喝下午茶,看完信差点没跳起来骂人,狗日的黄昏,你今日连老子的爱孙也敢打。
你小子怕不是在为以后布局。
现在这局势,太孙迟早是天子,而比太孙大不了几岁的黄昏,到时候就是三朝重臣,又带领太子北伐,实质上可以算太孙的老师,再这么一杖责,无形之中威望被太孙还高。
到时候营党结私,太孙都得忌惮三分。
只是朱棣转念一分析顺平那边的局势,觉得太孙这八十军杖还真不冤——他这一念之仁,给后期的战事带来了偌大的麻烦。
首先是这五千俘虏的问题,如何处置?
一直养着不要钱的么。
五千人一日三餐,养上几个月,这开销可不小,你还得防备着这群人造反,关键是现在俘虏了也无法再杀了——俘虏了再杀,那瓦剌区域还想不想要了?
五千人,就是五千个家庭,搞不好这五千人可以牵扯整个瓦剌。
这不是最麻烦的。
朱棣知道黄昏为何不接受投降的原因:一个原因是震慑瓦剌士卒,还有一个原因,顺中城一战不接受投降,然后打镇北归南和竹节城的时候,说可以接受投降,这内外反差下,会让很多瓦剌士卒失去战斗意志,搞不好可以兵不刃血。
这就是所谓的上兵伐谋。
当然,太孙的想法也没错。
如果顺中不接受投降,那么镇北和归南、竹节、撒儿都鲁那边的瓦剌士卒以为大明要赶尽杀绝,就会拼死一战,大明战损会暴增。
可问题后续是要接受投降的——不存在这个隐患。
只能说太孙没理解到黄昏的意图。
有一说一,黄昏这小子确实有帅才——可惜给他配的副帅是太孙和雄霸,都是强势的人,无形之中降低了黄昏的作用。
也罢。
虽然太孙挨揍朱棣内心不爽,但毕竟违抗军令在前,朱棣也不好说什么,只得下旨,说太孙虽然违抗军令,但念在破城有功,又被杖责了八十军杖,此事就既往不咎了。
第1383章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