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PO原创市集
首页边山寒[种田] 边山寒[种田] 第126节

边山寒[种田] 第126节

    良久,李青瑞他们回来了,李青文收拾碗筷离开。
    秦冬梦走在楼梯处,看着李青文匆匆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第129章
    翌日, 将秦冬梦送到小镇上,见她姨母将人紧紧搂着落泪,李青文他们交代完事情, 并没有在这里停留,立刻打道回府。
    回去路上便能坐车了,官道修的平整,走起来坦坦荡荡,几个人靠在马车里面便打起了盹, 待回到京城南门,才一个个的打起精神,拿着周家给的牙牌,进了城门。
    京城分皇城、内城、外城,正中一条御道将京城分成东西, 御道贯穿南北, 其他街道也都是直南直北, 东西相平, 整个城市如同棋盘一般。
    御道宽敞阔气,能供多辆马车、轿辇相向而行,两旁有御廊, 但这条气派的路只供皇家出行, 御廊之外的木栅栏才能供普通百姓走动。
    文正书院在外城,更靠近御道处, 所以李青文他们进出的都是外城三个城门中的中间那个。
    这车马便是在紫藤巷子里雇的, 不用他们多指路,车夫便知道如何走。
    也不知道京城的市集和坊是如何分的, 路边尽是店铺, 高大的酒楼、宽敞的药铺, 人流几乎踏平门槛的布庄,这些临街的铺子俱挂着红色的灯笼和彩色的幌子,随风一荡,便是一片喜气洋洋。
    铺子外头还摆着摊子,摊子本来就在路边了,但路里面还有挑着担子和推着小车卖东西的。
    外头一热闹,马车的窗子便关不上了,李青文往外一看,担子前头摆着各种颜色的果脯,小贩嘴里吆喝着“三文钱一小包,八文钱一大包”。
    走脚的小贩也是机灵,看到马车里有人看过来,便冲着里面卖力的喊道:“杏干、桃脯、梅子,梨块、枣子,客官来一包,拿回去给家里的小娘子尝一尝,嘴甜了心也甜!”
    虽然家里头没有小娘子,但有个大嫂子,大嫂子这个时候怕是在忙,李青文想了想,从口袋里摸出了几个铜板。
    一看他那摸钱的动作,小贩便已经开始装果脯,李青文这便刚拿出来钱,那边油纸包着的果脯已经送到了跟前,不知道做了多久,这眼力可真是厉害。
    李青文打从心里佩服。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明明这条道之前走过,但被这汹涌的人流拥着挤着,每次都看不完全。
    看着外面这盛世繁华的模样,李青文不禁想起并州,希望那些受灾荒的百姓,也跟村里人一样,找到落脚之地,能在暖和的屋子里团团圆圆。
    这两个马夫明显比周家的家仆更清楚这里的地形,避开了人流多的地方,在街头巷尾拐来拐去,停下来后,李青文都已经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
    下了地好半天,数着小门里面的树,李青文才知道,原来他们到家了……
    除了送他们回来的这两辆马车,门口还停了两辆,李青文还在寻思是不是二哥的同窗来拜访,然后就看到了马车上的一个“周”字。
    付过了车钱,谢过车夫,他们回到家里,就看到周从信坐在里头跟李青卓说话。
    见到他们,周从信起身,道:“我估摸着,你们也该回来了。”
    周从信是来送年礼的,得亏方氏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的,要不拉来这两车,他们可得一阵子才能吃完。
    不光送年礼,知道李青文他们要卖各种货,怕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被人给欺负了,特意过来带个路。
    方氏有有些发懵,人家不是京城的公子,边城的参将大人,咋还如此细致周到的照顾上了他们?
    这其中的缘故主要有两个,一则是周家祖上荣光,后来风光不再,家主明哲保身,谁也不得罪,下头便对谁都一副笑脸,做事谨慎惯了。
    二则是在边城做了三年的邻居,一起种地,一起秋收,一起吃饭,算是自己人,李青文他们头一次来京城,他们合该尽尽地主之谊。
    周从信是周丰年的贴身侍卫,也是李青文他们熟悉的人,他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后者的缘故占了上风。
    既然是特意来引路的,周从信也不着急走,跟李青瑞他们一起吃了饭,把东西装在车上,一行人慢慢悠悠的往西出发。
    过了文正书院的后墙,再过一片湖泊,再走过一段不长不断的街道,走上河中的长长的拱桥时,便看到远处有一片自成方圆的坊市,店铺林立,街道繁华,还没看真切,热闹的叫嚷声就到了耳边。
    河中小船穿梭,靠在岸边的大都在搬运货物,这样的天气,竟然还看到有人赤着上身在扛货物。
    周从信给他们解释说,这里是庙市,很多药材在这里交易,他们带的东西,大都可以在这里脱手。
    大梁有不少药园和药圃,一开始只是归隐人士和僧人种植,经年累月,他们总结下了不少种植药材的法子。随着求药问药的人越来越多,庙宇的药材园子也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每个寺庙外头都会有求药卖药的人,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坊市。
    他们随着人流到了一个老字号的药铺,李青瑞他们把药材拿出来询问价格,周从信只是站在一边,并不多言。
    这里的人仔细查看药材后,逐一报价,果真比在范阳城时要贵上两分。
    这里的人可能也见过太多的好东西,看到他们恁多药材,并无失态之举,明明白白的一笔一笔的开始算账,李青文听着,从铺子借来的纸笔一边抄录,他的一手楷书端正而又工整,白纸黑字,整整齐齐。
    这里面的药材是很多人采集的,他都记着呢,回去得分银子,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从药铺出来时,他们少了好几个担子,多了两兜子银钱。
    既然是庙市,烛火的铺子和摊位也是不少,没走多远,便把沉重的蜡烛也都换成了钱,这一下,可就轻快多了。
    肩上没甚东西了,也就不着急,周从信领着他们在集市上走了一圈,李青文在聚贤阁外头的棚子里买了一兜子旧书,甚么游记,甚么随笔,只要瞧上一眼有意思的,便都收了起来。
    这里还挂着许多画和古物,可惜他不懂这个,不想拿钱打水漂。
    挨着书棚的是各种香药摊位铺子,不一样的香味混杂在一起,熏的人有些头晕,不适的还接连打几个喷嚏。
    往回拐,一长溜桌子上摆着的是各地的土产,这些土产里面,就有不少种子,树种、果种,更多的则是药材种子,李青文的圆眼睛,在这半条街长的路边,滚来滚去。
    他的眼睛滚到那里,李青瑞和李青宏就买到哪里,这一片的小贩简直要笑歪了嘴。
    从这里离开后,李青瑞等人的担子又满了,他们先挑着送回车上,返回来买了些头花、头绳和木簪子啥的,这个不懂,不敢多买,拿回去给蒋家嫂子看过了,她点头了,再回头寻过来。
    出乎人意料的是,这个庙市外头竟然有卖腊肉和飞禽走兽的,还以为佛门清净之地,不允许这些东西出现。
    当然了,这里也有买卖皮毛的,给的价格也合适,他们就把带来的都出了手。
    待接了银子,忽闻远处钟声响起来,这时李青文才知道,那古庙还在这集市的好几里开外呢。
    除了珍珠和玛瑙只问了价,他们带来的大多东西都卖了,这才不过小半天的光景……
    这个庙市真是五脏俱全,不比偌大的范阳城逊色啥。
    即便被京城的种种震慑到,分了神,一众人对于收入囊中的金银也是看的死死的。
    折回去时,依旧是走着,此时天色稍晚,远处一缕霞光还没散尽,远处灯火便燃了起来,街边的小小食摊像是雨后冒出来的蘑菇,蜂攒蚁聚。
    借着万家灯火,一行人回到了家中,周从信要回内城,李青文他们便没再强留他用饭。
    送人时,一众人提前给他和周家拜个早年,让他不用再来回折腾,好好的在内城过节。
    虽是回来的有些晚了,李青文还是去了灶间,把方氏买回来的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方正的一块,加白酒和姜片一起煮。
    筷子能轻松插到肉里便关火,放冷水里快凉下来。
    方氏在旁边撕扯着干菜,泡上。
    凉后的猪肉控干水,放油锅里炸至表面金黄色,然后再放凉,切成片,抹上油料铺在炒好的菜干上开始蒸。
    待饭菜上桌,众人洗好脸和手,梅菜扣肉也差不多好了,棕红的颜色,颤颤的肉片和油汪汪的菜干,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吞口水,再夹上一筷子,一口鲜香,肥而不腻。
    李青文从前没做过这道菜,只是大概知道如何做,也是第一次尝试,一桌子人用“一扫而光”来表达了喜爱,就连一向喜欢清淡的李青卓都忍不住多吃了几口。
    看着他二哥慢腾腾的吃了两碗饭,李青文想,那十斤的秤数,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达成。
    往落脚的客栈走时,月光如华,李青文抬头看着清冷的月亮,想着码头上的江淙和远在边城的亲人。
    同一个夜晚,盘坐在甲板上的江淙也看着同样的月亮,想着相差无几的事情。
    第130章
    李青卓休假了, 得了空,带着一干人等去到书院。
    学院里大都京城子弟,前几日便回家去了, 平时拥挤的门口一下变的空荡荡的。
    将年礼给门房的人,李青卓说要带亲属进去游看一番, 门房的人打开了大门,一众人等鱼贯而入。
    他们这一行里面,不但有李青文和李青瑞,还有蒋立平的俩儿子, 原本也想让蒋家嫂子一同来, 方氏在榨菜呢,说啥也不一起,只让两个儿子去沾沾那书香气,希望日后脑袋能灵光些。
    书院里青砖铺地,宽敞整洁,树木林立, 亭台楼阁, 墨香尤未散去。
    文正书院毕竟历史久些,出过不少名人, 每一处他亭子或者水池都有些故事, 李青卓挑着他觉得真实的给他们讲。
    大家伙只觉得很厉害。
    李青文在高达四层的藏书阁前驻足片刻,听他二哥说, 这里藏书无数, 除了最顶层的,其他的都可以借读, 羡慕的不得了。
    昨日他买的那些破破烂烂的书花了不少钱,在这里就读的学子, 坐拥这多好书,实在是令人羡慕。
    藏书阁后面是论道说经的书堂,这里只有京城有名望的文人和学士来讲课,才会开放。
    学院内一派幽静,穿着素淡衣袍的李青卓信步而行,身姿挺拔修长,与周遭的清雅之景尤为相称。
    李青瑞看了几眼,心中欣慰,让二弟来京城读书,果真没有错。
    这样想着,他又看了李青文一眼,幺弟也是块读书的料子,就看他意下如何。
    文正书院的后山原来是一片田,从前学生们是要轮流下地务农的,以此来让他们知晓农活的不易。
    后来慢慢的就成了种花,且有专门的花农来伺候,一大片一大片的,现在还有不少还开着。
    围着书院转了一圈,然后再从大门出来,李青顺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管咋样,以后好好挣钱,送他们的孩子都去读书,就算读不成,识字也是好的。
    回去的时候,他们买了一袋子白面,想到昨日周从信送来的一整只羊,李青文顺便买了一捆子芹菜,他切芹菜,李青宏剁羊肉,方氏和面,做了一顿面条,每人碗里一大勺子芹菜炒羊肉做浇头。
    吃过饭,李青瑞跟方氏说,要出去送信,今天定然回不来,晚上不用做他们哥三个的那份吃食。
    他们这次来京城,带了好几包书信,除却送往大江南北的商队,京城也有几十封,收信人分散四处,得过年前送出去。
    为了能快些,李青瑞特意打听了一番,找了对京城最为熟悉的马夫。
    李青卓没去,他拎着李青顺等人在附近转一转,这次也坚持的叫上了方氏,不远千里来到繁华的京城,就算不买东西,也该出去看看。
    所以,吃完这顿面条,小院的门一关,两拨人便分别走开了。
    去往洪州的信都在秦冬梦身上,李青瑞手里的都是边城流犯和官兵的书信。
    这位姓张的马夫果然对京城的各处都很熟悉,什么犄角旮旯都能寻的到,一个下午,他们就送出去十几封信。
    晚上四个人在外头吃饭,李青瑞三人吃的清水面,单独给他点了酒和下酒菜。
    因为这顿酒菜,晚上宿在便宜又简陋的客栈中,马夫也没有半句怨言。
    一边送,一边穿梭在去往大梁各地的商队之中,把外地的信件一一托付给人。除此之外,哥三个还去了周从信告诉他们的那几个珠玉铺子,把那些小珍珠陆续变卖成了银子,这个时候,李青文才知道,江淙在河滩底下摸到的石头不是玛瑙,而是红玉髓。
    因为颜色红亮,声音清脆,很受女子喜爱,另外,这种东西还某些地方还负有“福慧”之名,故价格可不低。
    这一袋子红玉髓卖了不少金银,带这多黄白之物,哥仨有些不安,跑到外城北面时,回了一趟家,把钱挖了坑埋在茅厕后头。
    放在房子里头心里都觉得不安,特意选了这么一个谁都不愿意靠近的腌臜地方。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呕吐袋(骨科,1v1)扶她追妻性奴训练学园(H)被丈夫跟情敌一起囚禁操玩(强制 1v2)欲女绘卷(nph)被自家超色的狗强奸,好爽....[完][作者不详]【崩铁乙女】总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