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PO原创市集
首页贞观俗人 第951章 一片苦心

第951章 一片苦心

    虎毒尚不食子。
    况且在李世民的眼里,承乾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只是有一点点叛逆,但这终究只是小问题。甚至在他看来,这个年纪的承乾,做了十年太子,其实做的已经够好了。
    “三郎,要不你就留在长安,做长安行台的尚书令?”
    秦琅却还是拒绝了。
    眼下的承乾有点油盐不进的样子,这种时候说什么大道理其实都没什么用,秦琅这样的往日良师益友,可能这会便嫌弃了,总得让这年轻人碰碰墙摔摔跟头,得让他摔痛了,他才能明白一些道理,而不是让人跟他讲道理。
    因此秦琅现在不想再掺合,而是在局外旁观就好。他仍然是支持太子的,也会帮太子去扫除一些障碍,只是现在想暂时跟承乾保持一些距离。
    承乾觉得自己如今是个大人了,他不想再如小孩子一样被管束,也不再如从前那般听秦琅长孙无忌他们的教导,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青春期嘛。
    说到底终究只是个十八岁的年轻人。
    “臣奉旨经略岭南,如今也是关键时期,臣想有始有终,为圣人安定好岭南。不然等几年后,圣人开始对北方的二虏收网之时,总不能岭南还在乱糟糟的扯后腿!”
    李世民看秦琅这般坚定的态度,皱眉。
    “你不要总想着躲清闲,朕知道你人聪明,知道留下来辅佐承乾,可能会破坏你们以往的关系,可这坏人总不能就让朕一人来当?”
    “陛下若舍不得让房公留下来辅佐,也得择一二德高望重之老臣留守,否则仅东宫张玄素、于志宁、李百药、褚遂良等人,根本镇不住太子。臣举荐杨恭仁、萧瑀、宇文士及、李靖、陈叔达、高士廉、李道宗等,这些皆大唐元老重臣,或是宗室长辈,若他们留守长安,辅佐太子,承乾不敢胡来。”
    承乾以前就跟张玄素于志宁这些东宫官不太处的来,对这些官员也没多少尊敬,所以若让他们辅佐,只怕承乾更要成为脱缰的野马。
    杨恭仁等都是致仕宰相,甚至有几个还是武德和贞观两朝宰相,萧瑀更是已经七拜七罢的牛人。
    而李靖那也是军功着著,威望极高。
    高士廉更是太子的娘舅公,李道宗也是太子的从叔父。
    因此若是他们来留守,太子肯定不敢太乱来。而另一方面,这些元老,也多是致仕在家,所以拉出来再发挥一下余热,也是不错的。
    甚至还能变相的把一些需要挪一挪的大臣,安排到西京行台。比如说王珪、杨师道。
    “也罢。”
    李世民仔细想了想,觉得秦琅现在不愿意留下来掺和,也算是明智之举,眼下强留他在京,若是弄的承乾跟秦琅反目,倒也不好,秦琅可是他精心挑选来辅佐承乾的,甚至将来留给承乾的首相人选。
    这个关系还是得搞好的。
    至于两京制度,特别是这西京留一套小朝廷,倒也挺新颖。其职能上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换上这名头后,就显得不一样了。
    能突显出太子留守的意义,甚至可能打消一些人的胡乱猜疑,同时西京的三省六部等官职,也确实能用来安置元老等。
    “西京留守行台,朕看可以不仅只是管长安和京兆府的事务,甚至可以把关陇地区都管了。”
    这个关陇地区可是个很大的地理概念,具指关中和陇右,但是关中也分包不包朔方河套,陇右包不包河西和西域、青海了。
    若是按以前的关陇概念,那就等于是潼关以西之地,尽皆归关陇了,那可就管的地方大了。
    秦琅询问了下,李世民还真就有意把整个大关陇交给西京行台来管,就相当于是一个超级大的关陇大行台了。
    不过秦琅还是觉得这步子太大了,“臣建议西京行台,还是只管关中地区,长安京畿以及朔方河套便够了,再大,就可能管不过来了。”
    李世民想想,倒也有道理,若是把整个潼关以西皆归长安行台管,那就等于是大唐西北都划出去了,而那可是关键的地区啊。
    “也是。”
    关于西京行台的地位,君臣交流了一会意见,最后定下来,也就是相当于是中央三省六部的派出机构,西京三省六部诸司,直接归东宫统管。
    这相当于是在关内道、朔方道与漠南道之上,又设立了一个特别区划,这与大唐开国之初时设立的一些大行台其实差不多。
    当时朝廷也先后设立过陕东道大行台、河北道大行台、益州道大行台等,以行台尚书令统领,下面也设有行台六部尚书等。
    这一次的长安行台,则更全面。
    “你真要回岭南?”
    “有始有终嘛。”
    李世民哼了一声,暗骂了秦琅一声滑头,便也没纠缠下去。
    “那换谁来做这太子詹事、长安尚书令合适?”
    “高相公,或者萧相公都可以。”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便由高士廉做太子詹事加长安尚书令,张玄素为少詹事,萧瑀做长安侍中兼左庶子,于志宁同为左庶子。
    杨恭仁做长安中书令兼右庶子,杜正伦同为右庶子。
    太子领雍州牧,李靖为京兆尹,宇文士及、陈叔达为京兆少尹。
    王珪为长安吏部尚书,李道宗为长安兵部尚书、许敬宗为长安户部尚书、段纶为长安工部尚书、窦诞为长安礼部尚书,李百药为长安刑部尚书。
    长安行台一些关键的职位,李世民亲自点选。
    刘弘基、李孝恭、武士彟这样的武德元老,也被李世民授以长安行台十二卫大将军等职。
    至于长安行台九卿,更基本上都是太子承乾的那些姑父们担任。
    反正长安行台小朝廷的这些官员,要么就是如宇文士及杨恭仁这些德高望重的元老,或是如王珪这样被贬的宰相。
    要么就是非亲即贵了。
    不过这些人虽然大多已经被排除出大唐权力中枢了,但论能力也还都挺强,而且各自的人脉、威望,影响力也都还是很强的。
    因此这个长安行台小朝廷,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豪华的班子,相当于是给承乾的东宫班子给大升级了。
    皇帝给承乾练手的地盘也更大了,不再局限于京兆,而是整个关中地区,虽然长安行台这边也还是得受洛阳朝廷管辖,但毕竟属于比州道更高级了,权力还是很大的。
    李世民为了叛逆的儿子,也是操碎了心了。
    刚授为尚书右仆射的高士廉改任太子詹事、长安行台尚书令,这右仆射又空出来了。
    李世民笑着问秦琅。
    “陛下自有决断,何须问臣。”秦琅自己检校中书令都不干了,哪里还管的着尚书右仆射。
    况且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喜欢折腾宰相们,微操小能手。
    群相制度在他手里发扬光大,而且以他官兼职宰相更是成为制度,搞来搞去,这一切其实还不是为了削弱相权,强化皇帝对中枢的控制权嘛。
    所以宰相人选,其实大臣们都心知肚明,懒得插手,反正皇帝总有自己的想法的。
    果然,李世民也没客气,真的只是问问而已。
    “便让杨师道转中书令,魏征仍为侍中,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其实马周能力挺不错,只是终究资历不足,岑文本文笔不错,还是留在翰林院更合适。”
    李世民似是自言自语,秦琅却不接话,他跟中书侍郎马周的关系极好,另外黄门侍郎崔干以前叫崔民干,是秦琼妻兄崔敦礼的族叔,可秦琅并没有要举荐二人做中书令的意思。
    因为他知道,李世民不会同意,所以懒得再去犯用人唯亲这样的嫌疑。
    皇帝面带着微笑,似乎乐在其中。
    上午房玄龄才恢复尚书左仆射,又刚加太子詹事,结果中午便又改了。
    “朕念你写!”
    李世民背负双手,十分自得。
    秦琅提笔。
    房玄龄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右仆射,杨师道为中书令,魏征为侍中。
    中书侍郎马周、令狐德棻,黄门侍郎崔干、刘洎。
    崔敦礼拜吏部尚书,李大亮升兵部尚书,唐俭为户部尚书。
    刚被加为检校中书令的秦琅,保留检校中书令衔,总督岭南巡抚三广经略九府宣抚南蛮。
    走出太极宫时,秦琅身上的头衔又长了一些。
    他现在是大唐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世封使持节都督武安州诸军事、武安州刺史、兼使持节都督镇南诸军事、交州刺史,承制拜封、宣抚经略岭南九府、驸马都尉、上柱国、卫国公。
    对于这串长长的头衔,秦琅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长安,就留给他们折腾去吧,自己还是先回岭南继续收拾南蛮,顺便搞搞自家的产业,等什么时候承乾碰的头破血流,知道痛了,他再回来。
    刚才李世民说要把李象过继到苏氏名下,让苏氏抚养,做他的嫡长孙。这事根本没跟承乾商量过,估计回头又将是一地鸡毛。
    管他呢,谁家不是如此呢,他回长安这么久了,自家的那几个小崽子都还跟他生着呢,小时不认生,长大点却认生了。
    秦琅打算回去跟玉箫她们好好谈谈,这次南下,干脆就把她们和儿女们全都带着南下好了,跟自己呆在广州也好,直接送到封地武安州也行。
    回到家,把女人们叫来,事情一说。
    出乎意料,除了鱼玄机有一点点犹豫外,其它一群女人倒是十分高兴的应下,都说愿意随三郎去广州。
    “到了广州,孩子们也有机会多亲近三郎,就不会再这么生份了。”
    秦琅望向鱼玄机,“你呢?”
    “既然姐妹们都去,我自然也随大家同三郎南下。”鱼玄机肯定道,“只是三郎不是刚拜检校中书令吗,刚才还听说圣人下旨迁都洛阳,我们还在商量着收拾行李,准备去洛阳呢,怎么又南下了?”
    秦琅笑笑,“圣人就是天,这天象说变就变也是很寻常的,既然都打算随我南下,那就都开始收拾吧,三天后我们就动身。”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医品太子妃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