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宁宁便按照自己的计划,在潞城商会中,订立了不恶意抬高粮价的契书。
商人重利,一看见赚钱的机会,就如同见了血的凶兽一般。自然有些米商不愿意签订这个契书。
有些人甚至口出狂言,骂陈宁宁这个女人,自己不愿意吃肉,也不叫别人喝汤。实在可恶至极。
只可惜,商会里许多大财主都跟着陈宁宁赚了不少钱。陈宁宁背后又站着个九王爷,自然能收到一些别人没听到的风声。
况且,他们也不差钱,更想要个好名声。因而,商会里很多人都支持陈宁宁,很快便签下了契书。
那些反对的人被气得半死,甚至赌气似的,打算离开商会。
也就在这时,朝廷突然颁下急令,恶意抬高粮价者,从重处理。严重者抄家,问斩。
甚至灾区那些见利忘义,哄抬米价的奸商,当真被斩了,就连人头也被悬挂在城门上。
这样一来,那些反对者都被吓得半死,自然也就没了声息。
陈宁宁又提出了想把自己庄上库存的一部分番薯粮食,无偿捐献给灾民。甚至还愿意捐献一些银两。
陈宁宁当老总的时候,就擅长忽悠人,进行员工动员。
只是到了这种民族大义的事,她也不好空口说白话,信口胡说。
亏得以前推广做多了,厉琰那边倒是养了许多写书人。
那些人跟陈宁宁合作了许多次,也知道陈庄主点子多,下手狠,对人性了解得非常透彻。况且她也相当务实。一点花俏的东西都不要。
这次宁宁想写《劝捐赈荒书》,那些写书人听了之后,也都热血沸腾。于是不再互相攀比,反而集思广益,取各家之长,愣是写出一份很正统的《劝捐书》来。
宁宁熬了一通宵,才把《劝捐书》背诵下来。
第二日,便在商会进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
听了这次演讲之后,很多有气节的仁商,纷纷站起来说道:“我愿意跟着陈庄主捐粮。”
“想不到陈庄主一女子,竟比我等更加有民族大义。”
这样一来,短时间内,潞城商会这边就先一步筹集了不少粮食和捐款,又去见了知府老爷,打算把这批民赈送往灾区。
老爷拉着这些商人的手,狠狠地把他们夸赞一通。同时也说道:“朝廷如今除了由官方打开粮仓,开始赈济灾民,也推出了一些鼓励民间义士赈灾的举措。
所有参与赈灾的民间义士,有功者都可以写入县志里,突出者朝廷甚至会给其立碑注书。还有其他奖励。”
听了这话,这些义商,越发热血沸腾。
就这样,由潞城而起,很多没有遭灾的城镇也出现了大批有气节的义商,进行了无偿捐款。
与此同时,也有大批灾民不再逃往北方,反而回到了南方富裕的城镇。
当地官员也像早有安排一般,很快就做好了赈灾,接受灾民的工作。
—
另一边,原本庆皇以为自己专权,这些年做了不少坏事,如今招惹天怒,这才降下大规模的旱灾来。
他甚至已经写下了罪己诏,又准备把皇位传给太子。
庆皇嘴上说着:“我老了,也该颐养天年享些轻福了。太子如今身体也养好了,又正直壮年,不如由他继位。我在一旁帮衬他看着就是。”
谁成想,他逃难似的,把锅甩给了太子。
太子虽然身体病弱,却强撑着,接连发布了好几项法令。
一是开常平仓,放粮赈灾;二是用近乎苛责的手段,严惩那些提高粮价的粮商。就算如今没查出来,事后查出,刑法加倍。有官商勾结者,罪上加罪。
此令一发,朝廷上下皆是骇然。原本把赈灾当作肥差的官员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却不想,太子紧接着又发下了第三条令,鼓励民赈。
三条法令一出,南方又有九王所在的殷家军压阵。一时间,很快便扭转了局势。
再加上,也不知是不是太子一心为民,感动了苍天,南方受灾地区居然下雨了。
这场旱灾出人意料地平复下来。
庆皇算是退了个寂寞,只是他当初逃跑了,再想反悔回来,也已经来不及了。
如今满朝文武,皆是认定了太子的才干,只等着他登基帝位,开创大庆盛世。
庆皇没办法,只得屈居太上皇之位,却又不甘心,就此放下手中权利。
好在太子够孝顺,也了解他的心思。但凡朝堂之上,大小政物,都要拿来与他商量。
还经常以身体不好为由,把奏折给他批。
太上皇握着玉玺,这才安下心来。果然这儿子没有选错。
另一边,当初太子颁布了诸多法令,鼓励民间义赈的仁义之士。县志也写了,名牌也立了。许多仁商都与有荣焉。
太子却觉得还不够。
陈宁宁当初说得简单,厉琰快马加鞭报了上来。太子与谋士多番商量,便想把民间义赈这件事做到底。
于是趁着太上皇60岁生辰,太子便想着把那些在义赈中表现突出的仁义之士,统统招进宫中,给太上皇祝寿。
名义上说是为了太上皇祈福。实际上,是鼓舞那些民间义士。
用陈宁宁的话,给足他们颜面,让他们为祖上增光。
这样一来,下次再有灾情,定会有更多义士,愿意义捐。
--
第179页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