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不止褚琰,连褚锐也在提升棋技。
七日后的赌约他们谁也没告诉,褚琰只带了新晴一个人到庆居宫,还是那个白玉棋盘,只不过是在屋内下的。
褚锐棋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差,在他这个年龄里,属于中肯的程度,他能感觉到褚琰的技艺也并不是特别好,出手很慢,路子也大多是棋谱上有的,看起来并不难拆,但就是能堪堪胜他一筹,最后以两个子赢了他。
褚琰赢了也没露出喜色,面色如常地让新晴取了手炉来,自顾自地取暖。
末了,让屋里的另外两个人都退了下去。
褚锐多少还是有些顾面子,褚琰则只是想给原身找场子,没有把兄弟关系闹太僵的意思,也同样顾着他的面子。
所以内侍们不太清楚他们的赌注,只能压着好奇心退下,顺手带上了门。
褚琰也不催,任褚锐在原地低着头琢磨,自个儿则好好享受了一把冬天的暖意。
不愧是帝后的心头肉,他三弟的屋子里,比他用上好炭以后的凤仪宫偏殿还要暖和。
可能是因为这屋里头烧着地龙,也可能是因为窗户多糊了好几层,还装上了厚厚的窗帘,地上铺了一层毯子,挡住了从地底窜上来的凉意
褚琰暗自冷笑:帝后对于爱子还真是用心呢。
过了一会儿,褚锐带着视死如归的扭曲表情,跪在了他面前。
大哥,我我以前不懂事,做过一些对不起你的事,我给你道歉,咱们是亲兄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也别记仇了。
漂亮的套话说完,闭着眼睛咬着牙,还真就磕了头。
褚琰险些被他管你记不记仇反正我记仇了的表情逗乐,暗戳戳地想,这个时候就应该不说话,让他就这么不情不愿地跪着。
但转念,还是起身把褚锐拉了起来。
褚琰一句话也没能说,原谅也好不原谅也好,他都说不出来,没资格说,也没必要说。
只是他自己的日子还要过下去,所以就让一切都从明日重新开始吧。
他拍了拍褚锐的肩膀,离开了这个温暖的屋子。
之后褚琰就闭门过起了低调日子,除了请安和上学外哪也不去。
为此新晴还有些不平:殿下你这么好的天赋,怎么不在陛下面前展露一下呢。
褚琰被念叨得心烦,终于压不住脾气:再吵就滚出去。
新晴一哆嗦,讪讪地闭了嘴。
他不是皇后最喜欢的儿子,也不是兄弟们都看得起的哥哥,他要是因为身上的本领被皇帝重视,褚锐一定会嫉妒不满,皇后也未必会高兴,原本指向别处的各种明枪暗箭都会转到他身上。
他要是想打破这个局面,只能从别的方面做起,一点一点地蚕食众人心间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时候瞎争宠。
不过话说回来,他也不能清闲得太久。
现在承兴帝对他有愧意,又不对他抱有希望,所以既不过问他的功课,也不对他有别的要求,但等时间长了,承兴帝就该觉得这个儿子不是可怜,而是废物了。
翌日,承兴帝照例来看褚琰。
他每次来的时候总要带点什么好东西,这次也不例外,带了一坛子酒来。
大太监梁冶有眼力见儿,将屋子里的宫人都遣出去,独自守着给两人倒上了酒。
褚琰伤势大体痊愈,可身子骨还是弱,承兴帝不至于这点分寸也没有,拿来的已是最淡的青梅酒。
但褚琰毕竟从未喝过酒,入口的时候小心翼翼,谁知没用,依然被呛了个半死。
承兴帝大笑起来:这可是平时妃嫔宫里备的酒。
褚琰丝毫没被他激道,淡定地说:不过是不习惯罢了,儿臣天天饮上几杯,总有一天千杯不醉。
承兴帝笑着摇了摇头:哎,这可不能多喝,还想十几个太医对着你啰嗦不成?顾着点你自己的身子。
儿臣明白。褚琰也淡淡一笑,转头就给梁冶使眼色,偷偷摸摸喝了第二杯酒。
这酒清甜,少饮几杯不碍什么事。承兴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转头见一侧桌案上摆着一叠宣纸,不禁过去看了眼。
只见宣纸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字,不由笑了起来:你这大字写的,还不如七岁的小六。
七岁的小六,说的不是六皇子,而是六公主。
褚琰把酒杯从唇边挪开,面露尴尬,逗得承兴帝开怀。
来。承兴帝兴致上来,朝他一招手,回头取笔蘸墨,才塞到他手里。褚琰以为这是要指点他写字,没想到承兴帝竟把住了他的手,像指导幼儿那般,缓缓写了一个琰字。
承兴帝感受到儿子的僵硬,拍了拍他的手臂,不由得感怀:你刚学字那会儿,缠着朕教你写自己的名字,可这琰字不好写,只要朕一松开你的手,你就要缺笔少画。
褚琰在承兴帝面前,总是能接话就接话:想必那时儿臣年纪太小,不太记得了。
是你三岁的时候。承兴帝握着他的手,又写了一个弘字,朕便试着教你写弘,你倒是一下子就记住了。
褚琰愣了一瞬。
褚弘是承兴帝的名字,一个皇帝当年究竟是多么宠儿子,才会手把手教他写自己的名讳。
可笑仅仅一个痴症,就又把这些磨得什么都不剩了。
如此练字练了快半个时辰,承兴帝手都有些麻了,才松开了手。
褚琰为他倒了酒:父皇歇歇吧。
不必,朕精神着呢。承兴帝喝了口,叫褚琰坐下,亲自查了褚琰启蒙三件套的背诵,又挑了《尚书》里的一篇,亲自为他讲解,始终没有不耐烦的意思。
期间梁冶都不由得频频转头望向两人,诧异大皇子一病醒来竟能如此得宠。
褚琰没打算刻意展露天赋,但是也不敢藏拙,万一现在藏了,将来露出来,还指不定承兴帝怎么想。
如此,承兴帝便发现,他讲完了一篇文章,再问褚琰时,但凡他所讲过的内容,褚琰都能分毫不差地叙述出来,竟比小时候还聪慧许多!
第二日,承兴帝便传口谕,让褚琰搬到御书房读书,如此荣宠在后宫又掀起了一阵浪。
褚锐听说以后,发了一通脾气,挨了一通不痛不痒的板子。于是第三天,御书房又多了一个褚锐。
以往承兴帝不忙的时候,也时常免了褚锐一天的课,叫他到御书房来亲自教。
就算忙起来,也每隔七日就让褚锐来一次,专门回答褚锐的疑问。
但天天待在御书房的情况,还不曾有过。
一想到这个殊荣是沾了褚琰的光,褚锐的心情就不太美妙,趁着承兴帝出去的功夫,他在褚琰的宣纸上画了好几条道道。
这回褚琰竟然没反击,换了张纸重新写字:锐三岁,我空了十三年的时间,所以父皇叫我天天来这里,为得是快些把该学的学完,你学了十多年了,还要他操心吗?
褚锐一想,确实是这样:好吧,对不住。
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别给我取绰号。
褚琰不跟他见识,心说这孩子恐怕是有些自虐倾向。
御书房气氛这么沉闷,亏他还上赶着要来,要是褚琰有权力不来,早就回去享受人生了!
不多时,承兴帝终于回了书房,随之而来的,还有几个朝中大臣。
※※※※※※※※※※※※※※※※※※※※
owo为兄在线拼演技。
第5章 议事
朝中臣子褚琰一个也没见过,但是名字基本都听过。
相对于褚琰平淡的反应来说,几位大臣进门时偷偷瞟过来的眼神里的好奇简直都快藏不住了。
褚琰若无其事地继续练自己的字,也没耽误耳听六路。
从称呼上看,左边站着的是户部尚书邓大人,他身后站着个侍郎大人,右边两位分别是翰林李大人和杨大人,是天子宠臣。
此番上奏事似与边界有关,自北齐安定,西北两面皆俯首称臣,北齐常与诸国有通商之举,商路通畅,以至于诸附庸国的日子也不错。
然而北方接连两年遭遇大旱,颗粒未收,不仅粮仓耗空,连能吃的杂草树根都被啃过一遍,过冬后却又冷得过分,饿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便举家南迁,都成了流民。
本来前些日子上朝的时候都商量好了,派一个巡抚过去,把北面来的流民分别接应到胜州等地安顿,开春以后再送回去。偏偏北突厥也来信求援,道是塞外天寒地冻,生活下不去,希望北齐能划出一块地来接纳一部分流民。
承兴帝一听这帮人说过不下去就头疼,这帮人不比胡人好办,一旦说过不下去,可能没两年就是兵祸了。可若是就这么把外族的流民放进来,承兴帝也没缺心眼到这地步。
陛下,北突厥臣服数年却贼心不死,万不可不对其设防啊,谁知那所谓流民中都是些什么人?李大人道。
杨大人便道:臣以为然,然而我齐朝近年一直以仁字收拢异族之心,若直接回绝,未免伤两国之交,其余边境诸国亦或有虑心,臣以为虽不可放流民入境,却仍要予以援手。
两人一唱一和扯皮半天,愣是没提出点什么建设性的意见,邓尚书一听就知道这是想逼他户部出钱,当即变成了隐形人,一句话也不插。
褚琰这字写着写着,旁边便递过来一张纸条,上书:这帮人可真是废话连篇。
褚琰不理他,过一会儿又递过来一张:你觉得这事当怎么办?
怎么办褚琰不知,但他知道邓尚书再装聋作哑下去,承兴帝就要怒了。
邓尚书也是个察言观色的人精,一听两人还在东拉西扯诱他出面,只好上前一步表态:陛下,未必要让这帮人入关,只需破费点财力便是。只是臣担心人数过多,衣物和粮食拿不出那么多来,近年朝廷开销虽微薄,但毕竟减税两年,户部收入一直不够充盈,北部还有那么多流民,也要取暖吃饭
邓尚书看似是出来出主意了,实则又把难题抛了回去,户部出钱可以,但是没有那么多钱,陛下你是顾着自己的百姓,还是顾着外邦那不知真假的流民?
承兴帝按了按额头:外邦人不可入境,但这灾也要镇,诸卿现在既然没有主意,便回去好好想想,邓卿把安顿北部流民所需费用及余资一一列出,明日大朝时再议。
四位大人齐齐应喏告退。
褚锐见是表孝心的时候,起身去给承兴帝奉茶:父皇莫急,几位大人未必没有主意,只是眼下还未及要紧关头,都不想用舍本的法子罢了。
两位翰林只是单纯不想当着邓大人的面说得太直白得罪户部,倘若今天邓大人不在这,指不定主意已经一波接一波了,至于邓大人,近年国库丰裕,就算税收不足,也未必真拿不出这些钱,只是若钱都舍在这上面了,便要想想来年若是北方继续大旱,或是南面又有什么天灾,这些钱又从哪里来?
如今是盛世,前两年才放出减税的政策,百姓至今还会兴高采烈地山呼仁君万岁,不到万不得已,承兴帝自然不可能想去动摇一下这民心。
承兴帝心情正燥,瞥了他一眼:朕不急,朕倒是觉得你该急一急,朝廷大臣在这,你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传纸条子,回去回去,你也写份折子去。
褚锐一噎,又扯出个笑容,笑嘻嘻地哄:那儿臣就回去写折子啦,指不定儿臣写完折子,您这事就能解决了。
承兴帝抄起旁边的书卷敲了下他的头:做梦,你能把折子写清楚就不错了。
承兴帝十四岁的时候,已经是开始办事的年纪,每有朝议争论不下的事,他都必要写一份自己的想法,呈给皇父。然而这个三儿子实在太不争气,论起学术策论来,着实比不上他二哥,也不知是被娇宠出来的,还是天生如此。
承兴帝不由得想,油滑过头、不太讨他喜欢的老二,甚至还有这个受了好些年苦的老大,在性格方面,都比褚锐要沉稳得多。
褚锐先一步离开,承兴帝便把目光转向了褚琰:老大,不如你也说说,这事可有些中用的法子。
褚琰放下笔:单是这么听着,儿臣自然是有些想法的,只是儿臣样样不懂,说出来不一定可行,都说旁观者清,也可能是旁观者心中没有那么多考虑。
承兴帝也不在意,轻笑一声:倒也是种说法,无事,你说来听听。
褚琰:不让外邦人入关,可以看是哪一道关。北部流民南下,那些个房屋恰好空了出来,可先借用一下,只要边境军人手充足、并严格控制城门,便不会影响关内。刚才听诸位大人说,南下的流民多半来自边关,前些年北部有战事,边关百姓经常几个城池间来回跑,为了活命,奔波已是家常便饭,如此想来,这帮穷苦百姓家中大都布置简陋,那不如把这些流民家里的床全都改成火炕,外邦人来的时候,让好几个人住在一个屋里,给他们些柴火,让他们自己烧去。
这孩子天天捧着史书,他只当是随便瞅瞅,谁知竟不是白读的,还知道些民情。
承兴帝面上并未露出异样的神色:你说的轻松,可有想过,大冬天柴炭稀缺,整日烧炕,要耗去多少银子?
褚琰摇摇头:自然不可能整日烧炕,只要给的柴火不多,他们自会省着用,还可以掺些炭灰去,也不是烧不起来,每晚熬过最冷的那段时间便可,至于其他时候,呵,他突厥过过多少塞外寒冬,还不知如何御寒?他们说的流民必然不是奴隶,只要不是奴隶,过冬的衣物自然也不会缺到哪里去,这些当然要他们自己带着。若是不够,就把做纸裘的法子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做。给了他们地方,又给了房屋,砌了炕,又给了烧炕的,这算是面面俱到,到时候若还有人冻死,那就只能怪老天。
褚琰不以为然笑了一下:毕竟连他们突厥都捱不过去了不是吗?
承兴帝:听你这语气,你是不信他们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褚琰道:有那么一部分人过不下去可能是真的,突厥那边不会自信到派一些流民来,就能潜入关内,至于拿流民凄苦来做铺垫将来发兵也没这个必要,狄人向来不要这些脸面。突厥民族混杂,儿臣猜想这里面不会没有一些纷争,有些外族人顺从可汗,亦有迫不得已归顺者,宝贵的物粮大多集中在突厥人手中,自然是他们想给谁就给谁,至于不愿意养的那些,便可推到北齐,借借这属国名号的光。反正北齐除了防着他们,也得防着其他的边界小国,顾虑忒多,拉不下面子来回绝,是个极好的冤大头。
恋耽美
>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穿越)——谢与迟(4)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