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派系 作者:陈贤庆
第 9 章
为了巩固陕、甘后方,加紧削剪各地异己,冯玉祥与陕军田玉洁等部的冲突日益加剧,10月,爆发了泾原之战。冯玉祥派宋哲元率部平息了田玉洁等部的叛乱。在河南,冯玉祥于10月之后先后发动了两次兰封战役,消灭了豫东、豫北的直鲁军。冯玉祥在战局危急的情况下,多次向宁汉双方请援,但未见派来一兵一卒。冯军在粮弹俱缺的困苦中,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付数倍于己之敌。冯玉祥考虑到整个军事战局要有个统一的指挥,于是听信孔祥熙的游说,联合阎锡山电请蒋介石出山。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宣告复职。
1928年2月2日至2月7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进行第二次北伐的决议。之后,蒋介石将原第一路军、西北国民军、北方国民军、两湖地区的部队改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任总司令。其部署是:以何应钦为北伐军总参谋长,留守南京;第一集团军沿津浦线北进;第四集团军沿京汉线北进;第二集团军在京汉、津浦线之间,分为鲁西、直南两个集团北进,策应一、四集团军;第三集团军由京绥、正太两线向东攻占保定、石家庄,再转攻京汉线;然后四路会攻京、津。
4月5日,北伐军在徐州誓师。4月9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四路集团军分别出动。4月22日,蒋、冯两军在泰安城外会师,27日占领泰安。5月1日,蒋军占领济南,张宗昌、孙传芳部遭受沉重打击。5月3日至11日,日军出兵干涉,制造了济南惨案,阻止北伐军前进。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对日妥协,绕过济南继续北伐。5月21日,蒋介石、冯玉祥、白崇禧在郑州会商军事,决定各集团军于25日前全线进攻。之后,北伐军先后攻占邯郸、保定、大同、石家庄、张家口等地。6月1日,北伐军由津浦、京汉、京张线向着京津地区推进。在日本帝国主义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与张作霖谈判达成协议,张作霖退往关外,北伐军和平占领京津。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6月4日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同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戌总司令,张荫梧、傅作义分任北京、天津警备司令。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宣言,宣布“统一告成”。6月2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以商震为省主席,并改北京为北平,北平、天津均为特别市。
随着第二次北伐的成功,冯玉祥的部队亦空前地壮大,编制番号达到九个方面军,三十二个军,章,宣称“欲消弭内乱,非铲除军阀不可,欲铲除军阀,非根本扑灭封建地盘思想不可。”为讨冯作舆论准备。又多次邀冯进京议事,企图予以诱捕。阎锡山也乘机配合蒋介石的行动,准备袭击冯军背后。
1929年5月中旬,冯玉祥在华阴召开会议,决定武装反蒋,自任护党护国军西北路总司令。为集中兵力,防止腹背受敌,会议决定缩短战线,收缩兵力,把山东、河南驻军全部西撤,集中在豫西、陕西待命。然而,这一“集结兵力,缩短防线”的部署并不能使一些部将所接受,蒋介石也加紧拉拢冯军将领。待冯军行动伊始,便先后有韩复榘 、石友三、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部叛冯附蒋,使冯玉祥军力大损。5月23日,蒋介石委任唐生智为讨逆军第五路总司令,引诱唐率部攻冯。同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决定撤消冯玉祥的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国民党党籍。5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查办冯玉祥。在蒋介石的强大压力下,冯玉祥采取了以退为进,避战自守的策略,于5月27日通电下野,声称入华山读书。冯军据守潼关,只守不攻,使蒋军失去进攻口实。
与此同时,冯玉祥派人会晤阎锡山共同反蒋。蒋介石则拉拢阎锡山抑制冯玉祥。阎锡山有他的算盘,扬言与冯相偕出洋,企图诱冯入晋,挟冯以自重,向蒋讨价还价。为联阎讨蒋,冯玉祥于6月24日到达太原。阎锡山对冯玉祥虚以委蛇,不与冯商讨反蒋之事,并向南京报告冯在太原的情况。6月30日,阎锡山亲到北平会晤蒋介石。蒋口头委任阎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蒋、阎达成了共同制冯的秘密协定。阎锡山回晋后,改变了对冯玉祥的态度。7月7日,阎锡山将冯玉祥诱骗到五台建安村加以软禁。
冯玉祥见蒋、阎已有勾结,暗中通知西北军将领,要他们向南京方面靠拢,表示西北军接受中央指挥。蒋介石也想趁机拉拢控制西北军,先后派于右任、贺耀祖到西安慰劳和点编西北军,供给军饷。不久,又任命鹿钟麟为军政部长。阎锡山见此情形,颇为恐慌,深怕西北军与蒋介石合作,联合对付他。同时,在8月,全国第二次编遣会议召开,情况对他不利,所以,阎锡山主动改变对冯玉祥的态度,于中秋之夜亲自前往建安村,向冯玉祥赔礼道歉,共商联合反蒋之计。冯玉祥当即表示,愿捐弃前嫌,合作反蒋。双方约定,先由西北军发动讨蒋,晋军再起而响应。
10月10日,西北军宋哲元等通电讨蒋,兵分三路进攻河南,蒋冯大战爆发。10月11日,蒋介石下讨伐令,并亲自指挥,以朱培德为参谋总长,派遣唐生智、方鼎英、刘峙、杨森等部分兵五路迎战。正当蒋冯两军激战之际,阎锡山却按兵不动。蒋介石见有隙可乘,于10月28日,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并请他就近负责处理西北问题。阎锡山名利双收,再次倒向蒋介石一边,作出部署,限制西北军行动,西北军孤立无援,12月1日,退回潼关。而冯玉祥也再次成为阎锡山的阶下囚。
李宗仁及冯玉祥相继失势,蒋介石又把矛头指向阎锡山。1930年1月,阎锡山与蒋介石矛盾激化,双方以电报形式进行论战,互相责骂。一时间,全国反蒋派代表纷纷云集太原,表示愿意拥戴阎锡山为反蒋领袖。冯玉祥趁机密召鹿钟麟,令其再次主动与蒋介石联络。阎锡山闻讯,当然不希望西北军与蒋介石联络。阎锡山决定与冯玉祥和好,携手反蒋。2月26日,阎锡山再次亲赴建安村,向冯玉祥赔礼道歉。对阎锡山的所为,冯玉祥气愤异常,但他深知要反蒋,必须同阎锡山结成联盟。所以,他当即表示不记前嫌,并愿意拥阎为全国军政领袖。2月28日,阎、冯自建安村回到太原,与各方代表进行广泛磋商,形成了反蒋联合战线。3月8日,冯玉祥回到陕西,主持军事。
3月15日,由晋军将领商震和西北军将领鹿钟麟等57人联名通电反蒋,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宣布任职。同日,冯玉祥、李宗仁在潼关、桂平各就副总司令职(为拉拢张学良,也任他为副总司令,但张不通电就职,也不申明反对)。一场规模空前的军阀大混战——中原大战爆发。
这场战争,双方共有一百多万人,在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北到河北的千里战线上进行互相残杀。在5月,作为主力的阎锡山晋军和冯玉祥的西北军,首先赴津浦、陇海、京汉等线作战。战争初期,冯军万选才等部失利,刘茂恩又被蒋收买而倒 戈 ,引起联军方面极大混乱。后经冯玉祥重新部署,稳住阵脚,经历一番激战,在平汉线及陇海线上大败蒋军。在津浦线上,由于蒋军韩复榘 保存实力,率兵东撤,晋军也轻而易举攻占济南,阎冯军向徐州、蚌埠 进逼。
此时,蒋介石调整军事部署,把主战场从陇海转移到津浦线,实行主攻阎军拖跨冯军的战略。8月4日,冯玉祥为牵制蒋军对津浦线的进攻,在陇海线对蒋军进行猛烈攻击,准备一举拿下徐州,与晋军会师。但阎锡山见蒋军重点攻击自己,即令部队停止南进,对津浦线采取守势,把冯军孤悬在陇海线上,使之失去呼应。8月15日,蒋军重占济南,晋军败退黄河以北。蒋介石乘势把重兵用于陇海线上,9月6日开始总攻。阎锡山为保存实力,密令陇海线上名为归冯玉祥指挥的晋军向黄河以北撤退,使西北军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形势急转而下。
此时的阎锡山,正急欲组织政府,充当元首。9月9日,阎锡山联合国民党改组派汪精卫及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等,在北平成立了国民政府,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他为取“久久”谐音作为吉兆,于1930年(民国19年)9月9日下午9时,在北平怀仁堂宣誓就职,时称“四九小朝廷”。
然而,“四九小朝廷”只能是个短命的政权。由于战场上形势急转直下,反蒋联军节节失败,阎锡山不得不电请张学良相助,但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拉拢之下,于9月18日发表拥蒋通电。9月21日,派出十二万军队入关,占领天津、北平,随后占领华北。蒋介石全力对付冯军,冯军处于腹背受敌的险境。冯玉祥仍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张维玺、冯治安、田金凯等部被蒋军重重包围,吉鸿昌、梁冠英等又向蒋介石投降,冯玉祥已无力再战。10月4日,汪精卫、阎锡山赴郑州促冯玉祥共同发表停战通电。10月8日,冯玉祥和阎锡山通电下野,中原大战结束。在这场军阀混战中,双方死伤三十万人,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原大战之后,冯军各部被蒋介石、张学良改编,有的寻找关系自谋出路。冯玉祥军事集团自1924年北京政变后脱离北洋军阀系统,自成派系,其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但最终在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中土崩瓦解。
六
冯系军阀集团虽然在中原大战中失败瓦解,冯军中的重要将领如鹿钟麟、宋哲元、孙良诚、孙连仲、刘汝明、冯治安、秦德纯、庞炳勋、杨虎城、吉鸿昌等部先后投至蒋介石麾下,但由于冯玉祥治军严明,与其他军阀武装比较,冯军的革命性最突出,在其后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冯军旧部仍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这里举出几例:
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在占领了东北三省及热河之后,向长城各口大举进攻。驻守长城一线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西北军改编的第二十九军,在军长宋哲元的指挥下,在喜峰口浴血奋战。第二十九军将士面对日军飞机、装甲车和大炮的猛烈轰击,在冰天雪地里,凭借手榴弹和大刀,沉着应战,拼死肉搏,使喜峰口失而复得。第一O九旅旅长赵登禹带伤出击,率众与敌肉搏相拼,打得日军胆战心惊。喜峰口之役是长城抗战中最悲壮的一曲。
1933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以西北军旧部为基础,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同盟军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6月下旬,同盟军北进抗敌,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地。7月12日收复多伦,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随即准备进兵东北。7月下旬,蒋介石诬冯玉祥擅立军政,并勾结日军夹攻同盟军。8月9日,冯玉祥被迫撤销同盟军总部。方振武、吉鸿昌率部继续抗日,但在日蒋军夹击下,终因弹尽粮绝,于9月底失败。方振武,安徽寿县人,1885年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讨袁战争,后入张宗昌部,1925年12月投靠冯玉祥,抗战失败后流亡外国,后避居香港。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化装潜回广东,在中山县境内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杀害。而吉鸿昌被迫转入地下,继续抗日斗争。因吉鸿昌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欲置之死地。1934年11月,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捕,11月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留下了“恨不抗日死”(〈〈就义诗〉〉)的悲愤遗言。吉鸿昌,河南扶沟人,1895年生。1913年十;口试时,他对答灵便,深得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统姚鸿法的赏识,被顺利录取。
1904年,阎锡山考取官费生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结识了冈村宁次、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另外,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并加入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
1909年3月,阎锡山毕业回国。他先后在北京和太原四处活动,获得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的位置,三个月后升任监督。之后,他又积极谋取兵权,1910年春,他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标统。在此期间,他施展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讨好清朝官吏和立宪派,抓住兵权;一方面组织以同盟会员和反清分子为骨干的模范队,以图在革命到来时作为自己的资本。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与八十五标标统黄国良及温寿泉等策划太原起义,由八十五标首先发动。10月29日,八十五标在第二管管带姚以价的指挥下率部起义,攻打抚署。在太原起义的过程中,阎锡山也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部下令,称“八十五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一面密令余部相机击溃抗拒起义的巡防马队营。而他则躲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处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起义已成定局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起义。
太原起义成功,为选举山西都督,同盟会员与立宪派展开了争斗。在公选会议上,有选举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在表决的关键时刻,阎锡山的亲信张树帜持枪跳上主席台,大声说道:“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山、温寿泉分别当选为大都督和副都督。
太原起义后,清政府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镇压革命。但吴禄贞早已参加了革命党,当领兵进至石家庄后,即前往娘子关与阎锡山会晤,组织燕晋革命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决定挥戈进京,扫除清室。对此,清廷及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惊恐万分,便以重金贿买吴禄贞旧部周符麟,设计将吴刺杀。随后,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领第三镇曹锟所部进攻山西。阎锡山只得撤离太原,向北进军,攻取大同,又会合吴行芳、张培梅带领的雁门、怀仁两部民军,攻占包头。
1912年2月,汪清帝下诏退位,南北政府和议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之位。阎锡山看到形势已定,便下令返回山西。但袁世凯借口阎锡山弃省出走,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电令其不准擅自行动。阎锡山焦急万分,他马上施展手腕,急电亲信南桂馨面见孙中山,请求支援;一面派与袁世凯拜过把子的董崇仁进京,千方百计向袁世凯表忠。袁世凯终于在3月15日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他才得以重返太原。
阎锡山回到太原后,深知要坐稳都督的宝座,就必须要讨好袁世凯。他派人长驻北京,贿赂袁世凯的亲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向袁世凯表示恭顺。荐请任命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又请任与袁族有亲戚关系的陈钰为山西民政长。为取得袁世凯的信任,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到北京长住,作为人质。1912年10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阎锡山立即声明脱离国民党,并在三个月内将山西国民党党部一律解散。
1913年,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阎锡山虽在这次革命中袖手旁观,但因他是同盟会员出身,袁世凯也不轻易放过,便三次传见阎锡山,想寻机剪除。但阎锡山每次都俯首恭顺,故作庸碌、懦弱和畏惧的样子,使袁世凯认为他没有反骨,不仅没有撤他的职,还封他为“同武将军”。此时,阎锡山已完全卖身投靠袁世凯,完全背叛了孙中山。但是在表面上,他对革命的旗号既不举起,也不放下,而是见机行事。
1915年,袁世凯要实行称帝,阎锡山亦投其所好,向袁密奏“国本大计”,倡议“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之后,他又争先请愿,接连三次电请袁世凯登基称帝。后来,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讨袁,他立即致电指责其为“破坏大局,不顾国家”,阎锡山的所为,甚得袁世凯的欢心,袁一即帝位,便封他为一等侯。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阎锡山认为再无畏惧之人,于是,不择手段,要独揽山西军政大权。他先以“独断军事”等罪名,将与他一起发动辛亥太原起义的黄国良撤去旅长之职,后又把他赶出山西。又将曾利用来联络袁世凯的晋南镇使董崇仁撤职。继而逼令曾在阎出走包头时出过大力的晋北镇守使孔庚交出军权。阎锡山在借故铲除异己的同时,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到军队之中。收回军权后,他又策划夺取行政权,唆使省议会和督军团会议相继赶走省长沈铭昌及继任孙发绪,自己乘机兼任省长。阎锡山虽然夺取了山西军政大权,但没有北京政府的正式任命,总是不大放心。于是,他便多方接近和讨好当时的手握大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中,他都站在段祺瑞一边。因此,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上台后,段祺瑞政府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兼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就集中阎锡山的一身了。
阎锡山总揽军政大权后,在山西实行政治扩张,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实质是推行军国主义式的“用民政治”,以武力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进行大规模的扩军。
晋军初建于1912年。当时阎锡山从包头返回太原后,组建军队为一个师,师辖两个旅,旅辖两个团。另有直辖炮兵一个团,骑兵一个团。1914年,阎锡山派孔庚率部参加了袁世凯的“征蒙”行动。事平后孔庚师留驻包头。由于孔庚原为吴禄贞的部下,且在部队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所以为阎锡山所不容,乃暗中操纵张培梅、张树帜等发动兵变。1914年6月1日夜,变兵几十人闯入孔庚的办公室、寝室,开枪射击。孔庚藏于天花板上未被击中,变兵抢劫后逃去。孔庚对此兵变不谙内情,乱杀官兵四十余人。阎锡山以此兵变为口实,将孔师缩编为第十三混成旅,孔庚降为旅长。阎锡山将编余士兵另组成第十二混成旅。不久,晋军就扩编成三个混成旅。1917年8月,阎锡山将所部与山西巡防营改编的警备队,合并扩编为四个混成旅,辖十二个步兵团、四个炮兵营、一个机枪营,共有步、骑枪一万余支。为提高军队素质,1918年底,阎锡山又成立第九步兵团,专门培训军事干部。半年后,该团被命名为学兵团,专收学生施以军训。又成立了四个在乡军人训练连,分期分批轮训全省壮丁,每期三个月,训练后还乡,随时召征入伍。
阎锡山通过不断扩军,壮大军事实力,巩固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同时,使得晋系成为了北洋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
第 9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9 章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呕吐袋(骨科,1v1)、
扶她追妻、
性奴训练学园(H)、
被丈夫跟情敌一起囚禁操玩(强制 1v2)、
欲女绘卷(nph)、
被自家超色的狗强奸,好爽....[完][作者不详]、
【崩铁乙女】总合集、